丙班是沒有任何基礎的蒙童,乙班是有一定基礎的。
甲班人數最少,都是讀了幾年書準備來年下場考童生試的。如今蔣禹江在甲班,蔣禹湖在乙班。
陸老秀才聽說蔣老頭只不過是賣藥材掙了些銀子,便想把包括自己的親外孫在內的其余五個孩子都送進學堂,心中十分佩服。
他的這位親家雖大字不識一個,卻是個難得明事理,有遠見的人。
一個家庭有這樣的人當家掌舵,不愁子孫不賢,家族不興。
也正因為如此,當年他仔細打聽過蔣家的事情后,才放心的把女兒嫁到他家。如今看來,他的選擇是沒錯的。
陸老秀才在考校了孩子們一番后,小四蔣禹海、小五蔣禹銘和小七蔣禹川分到乙班;小二蔣禹河、小六蔣禹山則是丙班。
別看蔣禹川才只有五歲多點,卻是蔣家這一輩的男孩子中最聰明的。
這孩子大概是隨了他爹,于讀書上頗有天賦。
小小的年紀,便能將三百千背得滾瓜爛熟,已經開始讀經史了,妥妥的一枚小學霸。
除了他本身的天賦外,也同陸氏平日里的教導分不開。
至于蔣禹河和蔣禹山就差了些,別說背,《三字經》前十句都還讀的嗑嗑吧吧的。
當然這也沒什么,左右蔣家人送他們來讀書,也不指望每個孫子都能考秀才當舉人中進士。
只盼著他們能多識幾個字,將來走出去,不至于當個睜眼瞎。
蔣家采到靈芝發(fā)了大財,并將七個孫子全送進學堂的事情傳開后,引得周圍一片嘩然。
村民們贊賞的有,羨慕的有,說酸話的也有。
不過更多的人,偷偷將目光放在了蔣家新出生的小女兒身上。
這小丫頭剛出生,旱了許久的老天就下起了大雨。
之后,雨水就變得正常了,春耕得以進行。這才幾天,老蔣家不過上山撿個菌子,就采到了靈芝。
_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