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
這是陳少君在仙界的時候就曾聽聞過的傳說,畢竟那是屬于遠(yuǎn)古時代的故事,就算對于仙界的仙人來說,恐怕都是屬于傳說級別。
傳說之中,刑天和人皇軒轅相爭的過程中,被人皇軒轅一劍斬下頭顱,身死道消,但是他的意志不滅,在身死之后,以乳為眼,其肚臍為嘴,揮舞著生前的巨斧,依舊與天相爭,想要找到人皇軒轅再戰(zhàn)。
這個故事諸天萬界許多人都知道,不過遠(yuǎn)古和上古之間畢竟也相隔久遠(yuǎn),真實的情況沒多少人知道。
而且刑天尸身所在之地,也從無人知曉,這個故事也就慢慢淹沒在了浩蕩的歷史長河之中。
陳少君也沒有想到,師尊所指的第二道神識竟然就是那里。
但是傳說之中,刑天乃是天神,也是正神,為何師尊卻說他是邪神難道說,刑天死后怨氣不散,所以由正化邪,由陽化陰,才會化身邪神
陳少君暗暗道。
師尊顯然是用先天數(shù)術(shù)推演到了什么,才會有此一說,傳聞刑天死后充滿了怨氣,如此看來這恐怕是唯一的解釋了。
陳少君倒不怕邪神,但是師傅留下的幾句話卻提醒了他。
兇險重重……還要超過鬼族地界之行到底是什么樣的危險,讓師傅特意提及此事
陳少君心中喃喃自語。
上一次鬼族地界之行,他還只有骨血之脈的修為,就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鬼族國師,鬼族大將軍,大量的鬼族獸潮,甚至連鬼族鬼帥這種諸天萬界的巨頭都出現(xiàn)了。
陳少君險象環(huán)生,好不容易才逃出生天,之后又在青火地窟遇到鬼族公主,還有大量的鬼族強者……
可以說,換個人基本都死了,就算是陳少君自己也是九死一生。
無數(shù)次,陳少君都聞到了死亡的氣味,到底是什么樣的危險會讓師傅說出,比鬼族地界之行還要兇險的話來
霎那間,陳少君眉宇間掠過一絲深深的陰霾。
有備無患,常羊山是必須要去的,刑天精血也必須要奪。
能夠省掉十年苦功,這樣的誘惑,是陳少君難以抵御的,更何況,還能獲得刑天精血。
不對!
突然間,一道靈光劃過腦海,陳少君心中一跳,陡然想起了什么:
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傳聞之中,刑天最強大的并不是他的神力,而是他超卓的,不可思議的體力,能夠在死后與天相爭,與天戰(zhàn)斗,永不停息,就足以說明一切。
而我現(xiàn)在的情況,最缺少的就是體力,只要有足夠的體力,強大的體力,我身上的大力牛魔光冕就能發(fā)揮出極可怕的實力,絕對足以媲擬蒼穹境,甚至太陽境級別的強大的光冕,理論上根本沒有止境。
師傅學(xué)究天地,博古通今,他用天機推演,推算出的寶物和機緣絕對不止一個,但卻偏偏選擇刑天精血,難道說,他那個時候就知道了,我身上會擁有體力類的光冕
陳少君心中暗暗道,看起來吃驚不已。
他絕不相信這只是一個簡單的巧合,武道世界,弱肉強食,光冕為尊,在所有的武道能力中,最強大的就是光冕。
以師尊的能力,不可能不推算自己身上的光冕情況。
如此說來,師傅已經(jīng)契合了自己的情況,做出了最優(yōu)的選擇。
如此,那常羊山刑天秘境就非去不可了。
陳少君暗暗道。
中了巡天仙使暗算,修養(yǎng)的這一個月,他通過金一雷收集來了不少書,也看了許多。
蠻荒位于大商王朝的東北方向,隔著重重大洋,中間巨浪洶涌,風(fēng)暴肆虐,還有無數(shù)巨大的海獸以及深海海族的騷擾,危險重重。
大商王朝有不少世家大族的船隊專門從事這種遠(yuǎn)洋運輸?shù)臉I(yè)務(wù),他們一般專門打撈深海中埋藏的那些萬年玄鐵,或者狩獵一般的海獸,獵取它們的內(nèi)丹,又或者在各個王朝和帝國之間販賣各種商品,包括法器丹藥以及各種鎧甲武器。
不過就算是這些世家大族,也不敢選擇蠻荒的路線,至少有半數(shù)船隊想要開辟蠻荒航線,最后卻折戟沉沙,被大浪拍碎在海上。
這和陳少君曾經(jīng)去過的海島是截然不同的,那座海島充其量也只能算作臨海,但是蠻荒截然不同,換句話說,如果陳少君想要前去蠻荒,還必須得找到一艘能通往那里的船隊才行。
想到這里,陳少君微微皺起了眉頭。
按照《海洲志異》上的記載,大洋之中經(jīng)常有巨大的雷暴,覆蓋范圍甚至達(dá)到數(shù)千里,這是大自然的天威,如果被擊中,就算蒼穹境的武者也會被一擊秒殺,而深海中的那些海族也如人類一樣,高手如云,其中不乏許多媲美蒼穹境,太陽境,以及更高境界的強者,以他現(xiàn)在的實力,單槍匹馬在海上遇到還真不一定是對手。
不對!
突然之間,陳少君靈光一閃,想起了一些東西:
一般的船隊確實很難抵御海上的風(fēng)險,但是朝廷不同,他們建造的鋼鐵樓船龐大無比,幾乎比擬一座海島,而且船身鑲嵌符箓,一直可以暢通無阻的在各個王朝帝國以及海外陸地間往來,而朝廷的鋼鐵樓船全部是由工部煉造的。
一剎那,陳少君想起了在大地龍宮碰到的少司空張君哲以及工部少女唐曉萱。
朝廷所有的樓船都是出自工部,實際上也是由他們來操控,如果問問他們的話,說不定有消息。
想到這里,陳少君大為振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