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家先祖最先在金陵為官,后隨成祖舉家遷往燕京;”
“只是明末宦官當?shù)?、時局動蕩,林家的家道也逐漸中落,待家父成年、迎娶我娘時,林家已經(jīng)沒了任何官職;”
“家父原本只是一介書生,一直想考取功名,希望有機會重振林家家業(yè),但清軍入關后,家父投筆從戎,改名林逐虜,并與吳飛揚共同創(chuàng)立破清會,誓要將滿清從關內(nèi)趕回關外;”
“吳飛揚是遼東人,與大漢奸吳三桂是遠親,但因為不恥吳三桂賣國求榮,所以才立志要反清復明;”
“吳飛燕那年應該是十九歲,也跟著她的哥哥吳飛揚一起,加入了破清會;”
“從那時起,家父就一直帶著我娘一起,四處游走與清軍作戰(zhàn);”
“我出生時,我娘因為一直跟著家父顛沛流離,各方條件簡陋,身體已經(jīng)有了很多問題,在我未滿月時便撒手人寰,當時前線戰(zhàn)事吃緊,家父便讓人將我送到滇南姥姥家,我自小便在滇南長大;”
“永歷四年,也就是公歷的1650年,清軍一路南下攻破湖廣,南明軍隊節(jié)節(jié)敗退,隨南明一起征戰(zhàn)的破清會也損失慘重;”
“家父的好兄弟吳飛揚,便是那年在湖廣戰(zhàn)死的;”
“吳飛揚死前,將他妹妹吳飛燕托付給了家父,可家父他們當時也被清軍包圍、無路可逃,走投無路之下,家父只能帶著吳飛燕躲進了十萬大山;”
“兩人在十萬大山之中險些喪命,萬幸被一位隱居在十萬大山中的修士所救;”
“那修士也是漢人,見他二人被韃虜官兵追殺,心生惻隱之心,便收他二人為徒,將二人留在十萬大山中修行;”
“永歷十二年,也是公歷的1658年,清軍從多路進攻云貴,南明岌岌可危,家父便與吳飛燕出山,前往滇南抗清;”
“只是兩人能力畢竟有限,當時清軍兵強馬壯、又有包括吳三桂在內(nèi)的大量漢人助紂為虐,所以次年便大破滇南,后世說的南明悲歌,便是那個時候”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