奈何,二郎這次是鐵了心,意外的堅(jiān)決。
“二當(dāng)家兩口子答應(yīng)少要錢了沒?”張氏又問。
“大家伙說著,有點(diǎn)松口了?!边B守信道。
經(jīng)過兩天一夜的來人調(diào)解、說和,二郎和羅小燕的事最后終于塵埃落定。這個年代,做來人給人說和事也算是一件體力活,特別講究個加班加點(diǎn),晝夜不休。
“等羅小鷹娶了媳婦,二郎和羅小燕就從羅家凈身出戶。羅家啥也不用給他倆,也不能讓他倆背債?!边B守信回來告訴大家最后的結(jié)果。
來人中也有吳玉昌,他是老連家這邊的人,在說和事的時候,很注重連家這邊,也就是二郎的利益。
“這邊二郎也是凈身出戶,在他從羅家出戶之前,每個月給他爹娘一百斤高粱米,冬天得給五百捆柴禾。一年還得給添兩套衣裳,一套必須是棉的。等他倆在羅家出戶之后,還是繼續(xù)照著這個給,要是有個病災(zāi)啥的,他倆也得掏錢。要是二當(dāng)家的兩口子以后歸他們一起過,他們給養(yǎng)老送終,那這些東西就免了?!?
“不管咋樣,等二當(dāng)家他們兩口子老了,發(fā)送這事二郎他們得出大頭?!?
“負(fù)擔(dān)是真不輕啊?!睆埵下犃诉@最后的結(jié)果,忍不住輕嘆道。
以三十里營子一般莊戶人家的生活條件來說,二郎給連守義和何氏的這份奉養(yǎng)是相當(dāng)不錯了。如果沒什么額外的花銷,有了這份奉養(yǎng),連守義和何氏幾乎可以不用勞動。也正是因此,連守義和何氏最后才點(diǎn)了頭。
羅家也好,連家老宅也好,吃虧受累的歸根結(jié)底是二郎和羅小燕這兩個人。
二郎和羅小燕成親并沒有任何的儀式,自然也不辦酒席,甚至日子都沒怎么挑揀,這邊來人說好了,羅小燕就來了三十里營子,即便沒有儀式,給長輩磕頭這件事是不能省的。
三十里營子和羅家村之間大概距離十五六里地,羅小燕是自己走過來的。她一進(jìn)三十里營子的村口,就被圍觀了。
“蔓兒姐,你去看看不?”連葉兒跑來找連蔓兒,想約她一起去看看。
若是半年前,連蔓兒肯定馬上穿鞋跟連葉兒一起跑出去,而且還會拉上小七。可是現(xiàn)在,也許是年紀(jì)略長的緣故,連蔓兒對此等熱鬧已經(jīng)沒有以前的熱情了。
尤其是這件事,而且還少了小七這個愛湊熱鬧的,連蔓兒根本就沒什么興趣。
“不去了,今天沒精神?!边B蔓兒就道,“葉兒,你自己去吧,看著啥回來跟我說說?!?
“那也行?!边B葉兒答應(yīng)了一聲,就跑走了。
很快,連葉兒就跑了回來。
看連葉兒跑的臉蛋紅撲撲,兩眼閃亮,連蔓兒忙倒了一杯酸梅湯遞給她。
“葉兒,說說,你都看著啥了?”連蔓兒問連葉兒。她自己懶得大熱天跑出去看,并不代表她不樂意坐家里聽聽。“那羅小燕,長的啥樣?”
“長的挺黑,也說不上好看不好看,個頭挺高的。我看見她的手了,應(yīng)該是挺能干活。她弟弟陪她一起來的?!边B葉兒很豪爽地將酸梅湯喝了,抹抹嘴,這才對連蔓兒道。
“嗯,嗯?!边B蔓兒點(diǎn)頭,又給連葉兒倒了一杯酸梅湯。
這次連葉兒喝的慢了點(diǎn)。
“我跟去老宅了,看她給咱爺、咱奶磕頭。咱爺就說讓她和二郎好好過日子,別的啥也沒說。”連葉兒又繼續(xù)道。
“那咱奶說啥了?”連蔓兒就問。
“啥也沒說,好像不大看得上羅小燕。”連葉兒就道。
周氏能看得上的人有幾個,她要是看得上羅小燕才叫稀奇。
“給咱爺咱奶磕頭這算是順當(dāng)?shù)?,給芽兒她爹娘磕頭的時候,人家都沒給她好臉?!边B葉兒喝了一口酸梅湯,又繼續(xù)說道,“芽兒她爹說的話可難聽了!把那個羅小鷹都給說哭了?!保ㄎ赐甏m(xù))
_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