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這么說,還真是”張氏顯然已經(jīng)被蔣氏的一番話打動,很贊成蔣氏。只不過,受個人性格等特質(zhì)的局限,她一時還說不出蔣氏著了魔這樣的話。
“四嬸,我年輕,見的少。不知道四嬸聽說沒有,趙家村有一戶,老太太原先也是個精明利落、通情達(dá)理的人,上了五十歲,就顛顛倒倒,以前沒說過的話,沒有的事,都出來了。就是這里”蔣氏說著話,就用手指指了指自己的腦袋,“出了毛病,也有說是讓啥給迷了的?!?
張氏并不知道趙家村這個老太太的事,但是聽蔣氏說,人家本來是通情達(dá)理的,可周氏原本就不是通情達(dá)理的人,只是變得更加過分了。再有被什么迷住了之類的話
“老太太天天燒香拜佛的她又哪也不去”張氏就疑惑地道。
“四嬸,那院子,可不是原先四嬸住著時候的院子了。有些話,我也不敢說”蔣氏就道。
不用蔣氏說,張氏也明白過來了。那院子里,有她被害小產(chǎn)下的小八,還有兇死的曾經(jīng)在那院子里飽受折磨的古氏。
那個院子不干凈,周氏又是心里有鬼的人,真的因此怎么樣了,不是不可能的。
“四嬸,要真是燒香拜佛每回都有用的話,那這世上,也就沒那么多事了。”蔣氏又說道。
“你說的沒錯?!睆埵现链?,對蔣氏的話又多信了三分。
“不過。也有的說,趙家那個老太太那樣,是因為少了魂的緣故。”蔣氏見張氏這樣。又見連蔓兒在旁也聽的十分認(rèn)真,這才又繼續(xù)說道。
“怎么就能少了魂?”連蔓兒聽得蔣氏越說越有意思,就問了一句。
“是啊,無緣無故的,怎么魂就少了?”張氏也問道。
“說是因為因果。趙家老太太這輩子積下了福德,說原本這個年代就到了生死簿上的壽數(shù)了,是閻王爺看她積了福德。給她增延了壽數(shù),先拘了一魂一魄去地府里湊數(shù),留老太太在陽間享福。這增增減減的。都是定數(shù)?!笔Y氏就道。
連蔓兒在一邊打量了蔣氏一眼,她早就猜到蔣氏這次過來,除了來送五郎成親的禮之外,還會有其他的事情。剛才蔣氏說了那么多。她隱約有些猜到了是什么事情。而現(xiàn)在。她已經(jīng)完全明白了。
好一個蔣氏,竟然想出了這樣好的說辭,看來是久經(jīng)思慮,方方面面都考慮的周到了。
張氏聽蔣氏的話就聽住了,她自然是沒聽懂蔣氏的深意。連蔓兒完全聽懂了,卻不想說話。
蔣氏見張氏和連蔓兒都不說話,微微有些灰心,不過。話都說到這個火候了,沒有不繼續(xù)說下去的道理。
“四嬸。我是沒見過世面的見識,咱們老太太,和這趙家的老太太,是不是挺像?”蔣氏就道,“四叔、四嬸積下了福德,老天給咱們老太太增壽數(shù)了。”
“老太太的身子骨看著是越來越硬實,就是這脾氣,你這么一說,還真像?!睆埵暇偷?。
“外頭也有好些這么說的?!笔Y氏心中一喜,她等的就是張氏這句話。不過,心喜的同時,蔣氏難免還有些惴惴。她似乎不經(jīng)意地飛快地看了連蔓兒一眼,就見連蔓兒低著頭,似乎是在想著什么。
不知道,這些話,連蔓兒相信了沒有。蔣氏惴惴地想,不過,不管怎樣,她都要試一試,拼一拼。連蔓兒相信了最好,畢竟,不論連蔓兒多么聰明,畢竟年紀(jì)還小,而且,她自信說的也算面面俱到了。
即便是連蔓兒有些不信,蔣氏暗自禱告,她也希望,連蔓兒能夠心軟,能夠看在大妞妞的面上。剛才說了那么多,還說了大妞妞所受的委屈,也是存了讓張氏和連蔓兒同情、憐憫的心。
她并不想害人,她只是想讓自己和孩子能生活的好一些,有一些體面。
一時之間,屋內(nèi)的三個人都沒說話。蔣氏是惴惴不安,她能說的都說了,接下來,就要看張氏和連蔓兒的反應(yīng)。而張氏,她此刻還在震驚中,消化著蔣氏的那些話。
至于連蔓兒,她此刻想的是話題中的核心人物周氏。
一直以來,周氏強健的身子骨,每天中氣十足的斥罵,讓大家自然而然地將她當(dāng)做一個硬實的老人來看待,從而忽視了其他方面的問題。在這個年代,沒有老年癡呆,也沒有精神病這樣的說法。因此,大家看到周氏的越來越過分的種種怪癖,就都?xì)w結(jié)她的個性上去了,而沒有人想到,是周氏的精神出了問題。
而以現(xiàn)在的醫(yī)藥條件,也是無法做出相應(yīng)的診斷的。但是,又不能由著周氏總這么來,蔣氏的那番話,也算是沒有辦法的辦法。
蔣氏是真被逼急了,想來,她思考這件事,早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情了。
“老太太現(xiàn)在都吃啥藥?”連蔓兒抬起頭,問蔣氏道。
“還是那幾樣”蔣氏見連蔓兒和她說話,忙趁機打量連蔓兒,希望能夠在連蔓兒的臉上發(fā)現(xiàn)一些什么。但是,結(jié)果卻只有失望。連蔓兒一切如常,并無絲毫異樣的情緒流露。
蔣氏依舊惴惴,就掰著指頭說了周氏常吃的幾種丸藥。
“每個月固定從鎮(zhèn)上濟生堂買來?!笔Y氏道。
“老太太還那么愛吃丸藥!”張氏就嘆了一口氣。
周氏愛吃丸藥,也并不是這幾年才養(yǎng)成的習(xí)慣。原先,沒分家的時候,周氏就愛吃丸藥。不過,那個時候連老爺子還在,一家人省吃儉用供養(yǎng)連守仁和連繼祖父子倆讀書,周氏雖然愛吃丸藥。真正吃到嘴里的確是極少。
用連老爺子當(dāng)時的話來說,就是沒病沒災(zāi)地,吃啥藥。
即便是這樣。周氏還是會隔三岔五地想法子買一些常用的丸藥來吃。連蔓兒還記得,那是她初到此地,張氏要當(dāng)了發(fā)簪給她抓藥吃,周氏知道了,就要張氏也給她買些養(yǎng)榮丸回來吃。
如今,連老爺子沒了,再沒有能夠管束周氏的人。周氏的手中又寬松。除了吃肉之外,她就將手里的錢大多用來買了丸藥吃。
這個年代,藥比糧食貴。莊戶人家一般不是病的厲害。就舍不得花錢請郎中抓藥吃。周氏卻恰恰相反,動不動就要吃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