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度剛來時美國就爆發(fā)老兵暴動,這兩年因為歐戰(zhàn)經(jīng)濟效應結(jié)束不少企業(yè)倒閉,所以也慢慢了解美國人的心態(tài),笑道:“這是好事。美國國力早就超過英法總和。他們要是擴張,我國和南洋恐怕皮毛不存?,F(xiàn)在既然不想插手,想讓我們頂在前面撐幾年,也正好拿些好處?!?
“呵呵......皙子你可是越來越像副總統(tǒng)了,做事總不忘弄點好處。”
楊度自己也笑了:“度不是餐風飲露之輩,更沒打算歸隱田園,黃白之物雖有污圣人卻也是必需之物,一人在世尚且如此,一國想要壯大又豈能幸哉?”
葉祖圭同意他的觀點,看一眼正在發(fā)的美國代表,問道:“如此下去我們必拿不到多少噸位,不知國內(nèi)可有消息來?”
楊度晚來就因為在聯(lián)系國內(nèi),所以拿出電報給葉祖圭:“副總統(tǒng)的意思是,主力艦最好是25萬噸,要是差點22萬噸也行,總之不能低于法意?!?
“那怎么行!”葉祖圭也是大海軍思想的人,日德蘭后更是堅定海上主力艦決戰(zhàn)的信念,說道:“昨天我去拜訪英國海軍大臣,他的意思是日本拿英法的六成,也就是31.5萬噸。我們拿25萬噸的話就足足差了6萬了!現(xiàn)在都算含水不含油的輕載,要是按這個噸位,就要少2艘主力艦了!2艘租借的內(nèi)華達三年后就要歸還,剩下4艘安海輕載是11萬,2艘奧匈聯(lián)合力量算4萬,就只能造3艘。日本現(xiàn)在有2艘河內(nèi),4艘英國戰(zhàn)巡,4艘金剛,2艘扶桑,2艘長門,14艘就算裁掉3艘我們也吃虧太大!”
楊度不太懂海軍,只把楊秋的建議說出來:“副總統(tǒng)的意思是,2艘奧匈二手艦到25年就退役,2艘美國艦也歸還,騰出來的噸位我們自己造幾艘。至于和日本的差距......他的意思是把6萬噸轉(zhuǎn)到航母上,確保拿到和美英同樣的噸位。要我們保證爭取特例,保住4艘超標重巡,允許我國繼續(xù)使用210mm艦炮,把海岸警衛(wèi)隊列入海警行列,避開被統(tǒng)計進海軍總噸位里?!?
葉祖圭心底有些不舒服,楊秋這幾年對海軍雖然很積極,撥款扶持也很到位,可對戰(zhàn)列艦總是不疼不愛,偏偏喜歡發(fā)展偏門的航空母艦。海軍內(nèi)部對此一項反感,因為航空母艦價值遠低于戰(zhàn)列艦。至于把國民警衛(wèi)隊和海軍分開他是同意的。由于海岸線太長,所以海岸警衛(wèi)隊需要建造一批大噸位,可以長時間續(xù)航的巡邏軍艦。
即使有很多不滿,葉祖圭也知道既然楊秋決定,恐怕已經(jīng)和薩鎮(zhèn)冰他們商量過了,何況國會撥款權在人家手里,海軍沒錢可不行。所以深吸口氣??纯床贿h的日本海軍代表,咬咬牙:“我去見美國國務卿?!?
中國海軍代表團席位上的異動沒引起多么大注意,倒是日本海軍代表團中一位身材矮小的中佐眼睛一直盯著起身去找美國國務卿的葉祖圭。似乎很在意這種舉動。
“高野君,你在看什么?讓你準備的資料弄好了嗎?”
中佐收回目光,將美國主力艦資料遞給來開會的加藤友三郎:“海相閣下。這是美國服役和建造中的所有主力艦資料,包括那兩艘租借給中國的內(nèi)華達級。請允許我建議,如果繼續(xù)爭奪更大噸位,勢必導致裁軍會議流產(chǎn),以我國的經(jīng)濟情況和美國建造中的戰(zhàn)艦數(shù)量看,5年后將會落后12艘之多!所以我認為應該適當妥協(xié),對帝國更重要的是戰(zhàn)略縱深.......所以可以向英國妥協(xié)噸位,但應全力保住幾內(nèi)亞和俾斯麥群島,只要我們控制拉包爾,就可以截斷整個東方航線!另外。我還建議可是適當放棄主力艦,增加航母的噸位,確保和英美相同?!?
加藤友三郎似乎很看重這個年輕人,但對他用主力艦噸位換航母卻非常不滿:“高野君的建議不錯,擁有幾內(nèi)亞和拉包爾。我們海軍就擁有廣袤的縱深,可以立足于不敗之地!但主力艦......是我大日本帝國海軍決不能放棄的支柱,至于航母......我不認為很重要。”
“可是......”中佐張張嘴,但看到加藤友三郎望著中國代表團方向凌厲的目光,只得閉上嘴巴。很顯然,日本海軍內(nèi)部無法接受主力艦比中國少或一樣多的事情。更別提主動削減了。
日本內(nèi)部不同意用戰(zhàn)列艦換航母,葉祖圭卻代表楊秋提出了這個建議,與會的美國國務卿查爾斯-休斯對這個退讓比較滿意,畢竟此時還沒有一國認為航母能替代戰(zhàn)列艦。但對于中國要求25萬噸還是覺得太多,表示美國只能支持和法意大一樣的17.5萬噸。至于其它繼續(xù)使用210mm艦炮,保住現(xiàn)有4艘建造中超過噸位標準的4艘重巡洋艦這些都可以接受,不過這樣一來勢必也要讓日本繼續(xù)保住2艘威脅極大的長門。
17.5萬噸當然不行!這樣的話就要和日本差14萬噸,按照擬定的35000噸標準算,就是整整四艘長門的差距。經(jīng)過和國內(nèi)磋商,考慮到制造能力不足,葉祖圭又提出一個辦法,就是拿25萬噸,但1930年前只建造20萬噸,剩余5萬噸在30年后再擇機建造,并愿意接受國際監(jiān)督。
雖然英美還是覺得高了,但葉祖圭不愿意再退讓。表示除非日本削減噸位,不然就退出和談!退出肯定不行,日本同樣以退出威脅不愿意削減,考慮到中日之間的關系,最后英美答應了這個特例。日本雖然極不情愿,但英國答應仿造庫頁島例,繼續(xù)讓其保留幾內(nèi)亞和俾斯麥群島至1940年后,日本為這個控制太平洋當放航線的咽喉要地,最終答應。
這樣一來美國就不干了,幾內(nèi)亞和俾斯麥群島戰(zhàn)略位置太重要,尤其是拉包爾,更是控制西南太平洋和東方航線的咽喉要地!留在澳大利亞手中還能接受,畢竟澳大利亞沒有工業(yè),但留在日本手上威脅太大了!
葉祖圭后來也不知道英國是如何說服美國和澳大利亞的,但結(jié)果是兩國答應讓日本控制到1940年,但只準在幾內(nèi)亞開荒,不允許修建進攻型軍事設施。日本對此歡欣鼓舞,至于不準修建進攻設施......反正海港和要塞都是防御性質(zhì)的。
拿到拉包爾后,日本立刻在修建特魯克基地的基礎上,增加了修建拉包爾要塞的計劃,為掩人耳目以開荒種植糧食和橡膠為名,建設海港和基地,修建防御性要塞,還一口氣將臺灣退出來的移民送到那里,又從國內(nèi)和朝鮮運送勞工。,
這是后話。
1922年5月,經(jīng)過一番討價還價后,華盛頓海軍條約終于達成,葉祖圭和楊度以中華民國全權代表的名義,在合約上簽下名字。
合約規(guī)定如下。
英美日中法意六國,不得建造(或替非締約國建造)超過標準排水量35000噸(都是英噸),口徑16英寸(406毫米)的主力艦,不得建造超過標準排水量27000噸的航母,所有現(xiàn)有主力艦都必須在建造下水后滿20年艦齡才可替換建造(但不包括租賃和非本國建造的二手主力艦)。不得建造標準排水量超過10000噸,口徑8英寸(203毫米)的巡洋艦,且單艘的6.1英寸艦炮不得超過10門(5英寸127mm以下防空炮不算)。
按照這個標準,各國主力艦噸位為:美國525000噸(533400公噸),大英帝國525000噸(533400公噸)日本315000噸(32040公噸)中華民國250000噸(254000公噸)法蘭西175000噸(177800公噸)意大利175000(177800公噸)。
航母噸位:美國135000噸(137160公噸),英國135000噸(137160公噸),中國135000噸(137160公噸),日本81000噸(82296公噸),法國60000噸(60960公噸),意大利60000噸(60960公噸)。
各簽約國可以在不超出條約規(guī)定之航空母艦總噸位水平的情況下,利用未完成主力艦改造2艘不超過33000噸(33528公噸)標準的航空母艦。
由于中國無可用改裝艦船,此項特例改為允許其保留4艘再建的重巡洋艦,繼續(xù)在巡洋艦上繼續(xù)使用8.27英寸(210mm)艦炮的權利,允許中法繼續(xù)使用6.1英寸(155mm)艦炮,但單艘同樣遵守(152mm以上)總數(shù)不得超過10門這個條款。
等。
.
.(歡迎您來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
_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