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號凌晨,國民軍第二師突破第八師最后一道防線,擊潰了第八師最后的兩千主力部隊,打死打傷北洋軍五六百余人,余者不是四散逃跑就是投降,第十六旅旅長蔣雁行少將以及大批軍官被俘,而蔣雁行也成為了辛亥以來北洋軍體系當中第一個被俘虜?shù)膶④?。這個蔣雁行在辛亥前是陸軍第十三混成協(xié)的協(xié)統(tǒng),辛亥后也隨大流組織了個軍zhèngfu自認江北都督,但是和革命黨人關系不好,捕殺了不少革命黨人后期和南京臨時zhèngfu決裂就投向了袁世凱,后來袁世凱撤銷江北都督并派遣張勛率部進駐清江浦,以張勛的江防軍為主體組建第八師,同時原有的江北陸軍也就隨之加入到第八師當中,蔣雁行也就成為了新成立的陸軍第十六旅少將旅長。
北洋軍自從辛亥后,歷盡數(shù)場戰(zhàn)事中包括湖北戰(zhàn)事,山西戰(zhàn)事,南京戰(zhàn)事基本都是獲勝,所損失的軍官大多都是一些尉官,甚至校官都沒幾個,然而蘇南戰(zhàn)事打了一個月多月后,北洋軍原先南下的三個師里頭差不多四萬人現(xiàn)在只剩下了兩萬多的殘兵,損兵之余肯定也是折將的,尉官之類的低級軍官就不說了,那是說也說不過來,就連校官損失的也不少。如果說校官還算是中級軍官,被俘陣亡之類的不奇怪的話,那么少將被符就是一件大事了。
原本南下的北洋軍三個師當中,除開陸軍部和袁世凱派下來的那些觀察將領外,第二軍的固定編制中一共也沒幾個高級將官啊,就連馮國璋在內也不過十來個而已。北洋軍前段時間的授銜中,給下屬部隊的授銜還是控制的很嚴,沒有出現(xiàn)一大群將軍的情況,而且目前的北洋軍體制中是沒有副軍長、副師長這樣的副職,就導致了作戰(zhàn)部隊中將官更少。分別是各旅少將旅長、三個中將師長、第二軍的少將參謀長、之后就只有馮國璋這個上將軍長了,這加起來才也才十一個人而已。
而相對于的國民軍的作戰(zhàn)部隊中將官其實也不多,一個師當中,師長是中將或者少將,而副師長是少將,也就兩個將官而已,其余的師參謀長是上校,沒有旅這一級別,接下來的團長不是上校就是中校。
不過不管是國民軍還是北洋軍,都是作戰(zhàn)部隊將官少,但是陸軍部或者司令部這些總指揮部機構里卻是有著大批的將官,有些是單純是閑職用來安置人的,而有些則是需要這么高的軍銜來辦事,另外就是升遷的需求等等,比如國民軍的司令部當中,不算海軍處的話,只算三部總長和次長,然后各司司長就有差不多二十個將官了,這些還是有著實權職位,然后還有一批顧問之類的閑職,比如孫道仁任職參謀部高等顧問也是配的的中將軍銜。袁世凱帳下也有一大堆的將官顧問參謀之類的。
然而不管怎么算,前線部隊里頭要俘虜或者打死一個地方將官都是非常困難的事情,因為就算一個最次的少將在北洋就是混成旅的旅長,然后在國民軍那也是副師長,平時也是前出帶領加強團或者混成旅規(guī)模的部隊作戰(zhàn),這樣的角色想要受傷或者俘虜那是很困難的,因為哪怕就算敗了人家跑的也比普通小兵快的。
出現(xiàn)陣亡和被俘就只能出現(xiàn)在被包圍而無法突圍的情況下,很不幸,蔣雁行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被包圍俘虜?shù)摹?
蔣雁行被俘,這事情如果放在平時肯定是一件轟動的大事,但是在十二月十號這一天的南京南城來說,這事和其他發(fā)生的大事比起來就顯得那么微不足道了。
十二月十號夜,已經(jīng)朝著江邊沿岸發(fā)動猛烈攻勢數(shù)天的國民軍終于看見了長江的江面,次ri,曹錕親自接應斷后的唐天喜部渡江成功,事后曹錕和馮國璋聯(lián)名向袁世凱報捷:幸不辱命,第二軍上下奮斗已成功渡江反攻南京北岸。
十一號,國民軍南岸的主力部隊占領南京南城全部地區(qū),同ri泰山鎮(zhèn)的jing衛(wèi)師經(jīng)過事先準備后,順利撤離泰山鎮(zhèn)前線,隨后朝著**方向轉進。
當天,國民軍福州艦隊下屬的海軍大量主力艦艇抵達南京江面,對北岸的北洋軍進行了大規(guī)模的炮擊,并和北岸的北洋軍重炮團進行激烈炮戰(zhàn)。
十二號,英國駐華公使朱爾典讓英國駐上海領事法磊爵士去見陳敬云,詢問國民軍停戰(zhàn)議和相關事宜。
★★★可將您看到的最新章節(jié)或
,方便下次接著看★★★
_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