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xiàn)在北洋已倒下,南方三大軍閥的同盟實際上已經破裂,南京方面早就停掉了對滇軍和桂軍的后勤彈藥供應,雖然還沒有停止軍械貿易,不過這軍械貿易也是因為滇軍和桂軍就算不在國民軍這里買,也會找其他外國列強買,反正國民軍手里也有大批繳獲的老舊軍械,賣掉了給自己換裝新軍械也是一個辦法。
眼看著陳敬云就要統(tǒng)一中國了,段芝貴就不信唐繼堯和陸榮廷以及閻錫山一點想法都沒有,說不準到時候他段芝貴和唐繼堯和陸榮廷就能夠新組建一個南方三大軍閥聯(lián)盟呢,興許幾年后就能對陳敬云來一場北伐。
未來的事情誰也說不準不是!
正是因為有著這種心思,所以段芝貴再一次拒絕了陳敬云提出的招降條件,對于上將軍銜和軍長之位一屑不顧,隨后在率領主力部隊對武漢外圍的國民軍打了一個小反攻后,緊接著就是率領北洋第二師、第六師第十二旅以及其他的湖北省陸軍部隊從武漢撤離,撤離之前他還是比較聰明的把漢陽兵工廠的一些機械設備給搬走了,庫存的子彈和槍炮也拿走了。不過到底是還有良心,沒有把整個漢陽廠給一把火給燒了,一些搬不走的大型機器設備還是給留了下來。
段芝貴的入川計劃也不是臨時決定的,而是早有謀劃,入川的路線和行動方案也是早已經準備好,加上當時武漢外圍的只有國民軍的幾個混成旅,也沒有在武漢西部地區(qū)部署部隊,所以在段芝貴西撤入川的時候,國民軍根本無法做到有效的追擊,等國民軍的主力從河南抵達武漢的時候,段芝貴的部隊早已經離開數(shù)百里之外了。
雖然李繼民也是派出了部隊去追擊,但是段芝貴手段也是有一些的,派遣了部隊打了回馬槍,導致前往追擊的第四混成旅兵敗,損失過半。如此一來李繼民要想追擊段芝貴的話就有些麻煩了。
加上陳敬云現(xiàn)在的心思也沒有放在四川上,對于段芝貴放棄湖北入川這種事也沒有感到太大的威脅。在他看來既然湖北已經拿下,那么國內的戰(zhàn)事就應該告一段落了,接下來就應該騰出心思來準備應對歐戰(zhàn)局勢以及可能爆發(fā)的青島戰(zhàn)爭了。至于四川,暫時就先有唐繼饒和段芝貴以及那些四川小軍閥們斗著去吧,再說唐繼堯入川后也能夠有效的牽制唐繼饒的兵力,自己也就不用在湖北和湖南地區(qū)面臨太大的壓力了。
當然,后續(xù)的表面工作是需要進行的,段芝貴主動進入四川后,派遣了使者和陳敬云談判,說是愿意服從中央領導。
盡管知道這只是表面的順從,比起閻錫山的投誠都要來的假,但是陳敬云現(xiàn)在要的就是一個名義,只要段芝貴表示服從的話,那么從全國范圍來說,就已經沒有公開反對南京共和政府的軍閥了。如此的話陳敬云也就順手給了一個第十一軍和第三十一師和第三十二師的番號,至于四川那邊,就先讓段芝貴和唐繼堯去爭奪著吧。
如此一來,南京共和政府就已經從表面上統(tǒng)一了中國,包括陜西、甘肅、新疆這些省份都已經發(fā)表了聲明,聽從南京政府的領導。
于是乎在1913年7月1號以后,歷盡接近一年的時間后中國再一次回歸表面的統(tǒng)一。而國內現(xiàn)在的局勢和去年實際上并沒有太大的差別,唯一不同的就是國民軍吞并北洋軍的地盤,而當初北洋軍所面臨的各地軍閥橫行的問題國民軍依舊面臨著。
形成了這個表面統(tǒng)一的形勢后,國內戰(zhàn)爭告一段落,而陳敬云也能夠抽調國民軍的大部分力量來應對青島局勢了,國民軍部署在各地的部隊也開戰(zhàn)了新一輪的調動,總體而就是從集中在湖北周邊的大量部隊調到直隸山東和江蘇以及浙江一線,或者說是沿著津浦線進行部署。
而相對的京漢線以及湖南、廣東一線就是兵力薄弱了一些,不過盡管兵力少了很多,但是只防守不進攻的話,應對西南局勢還是沒有任何問題的。
在進行兵力調動部署的時候,津浦線上的彈藥囤積也在持續(xù)進行,各部隊也開始進行休整,尤其還在河南和湖北那些剛結束戰(zhàn)斗的部隊人員和裝備損失都比較大,這些也要一一休整,不過國民軍下屬的部隊數(shù)量龐大,一時間要把所有部隊都補充完整是不可能的,只能是有選擇性的對重點部隊進行部隊,比如山東的第三軍,以及東北方向以及南京周邊的部隊,而其他的就只能先等一等了。
就在陳敬云全力備戰(zhàn)的時候,南京共和政府內部卻是給他帶來了不少的麻煩,由于段芝貴的臣服,其他西北各省也宣布歸屬中央所轄,如此一來南京共和政府就是完成了表面上的統(tǒng)一。而一旦統(tǒng)一后,很多人就琢磨著現(xiàn)在的臨時政府狀態(tài)應該結束了,應該正式進行國會選舉,然后選舉總統(tǒng)了。
說白了就是很多人看到了統(tǒng)一后,已經是迫不及待的想要自己上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