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接親的人就是我二哥。
走到永安門,二哥一抬手,令禁軍精銳分列兩側(cè),兩名宮嬤嬤上前,將蘭嘉從皇輦上扶下。
我舉目望去,蘭嘉鳳袍的袍擺在宮道上鋪了三丈長,從永安門到金鑾殿,她每一步都走得小心又端然。
她昨日說帝后的成親禮都是做給天下臣民看的,我還不以為然,今日看來,的確是少了幾分人情味。
民間成親是有紅蓋頭與合巹酒的,要拜天地,拜高堂,要夫妻交拜,可大皇兄與蘭嘉的三杯酒卻要用來敬鬼神,敬臣子與萬民。
成親該是兩廂情愿使然,該是為廝守一生立諾,與神鬼臣民有什么相干。
我又移目去看大皇兄,蘭嘉已走到他身邊了,他只看她一眼便將目光移開,可飲罷第一杯酒,唇邊卻浮起一枚似有若無的笑。
我有點意外,倏爾間覺得是自己狹隘,以己度人的時候,偏偏忘了子非魚。
大皇兄在高處站得太久,克己成了習(xí)慣,人生中難得有一樁大事塵埃落定,繁文縟節(jié)有什么要緊,重要的是遂心。
人在如意的時候,難免貪心一些,盼著能好事成雙。
午過祭完祖回宮,得一個時辰閑暇,我剛回到天華宮,劉成寶便來了。
“凌穹閣外的燈籠已系好了,一共一百零八盞,陛下說,今晚婚宴上的頭一樁大事便是為公主賜婚,雜家過來請示公主,到時是以竹竿摘燈,還是效仿襄陽公主,解開綢帶,等在竹臺上拾燈籠?”
大隨開朝之初,高|祖皇帝為穩(wěn)固社稷,有意想將襄陽公主遠嫁大桓。
彼時襄陽公主與朝中一名七品御史兩情相悅,為了與御史相守,她想出一個法子,在太|祖皇帝的壽辰上高懸九十九盞天燈作為賀禮,壽宴當(dāng)夜,她解開綢帶,放飛天燈,可九十九盞天燈中,卻有一盞飄飄然委地,燈盞中藏有一封古箋,赫然寫著襄陽公主若嫁御史,國祚可昌。
太|祖皇帝明知這一切乃襄陽所為,可當(dāng)著群臣與使者的面,他若駁斥襄陽,便是斥了大隨的顏面,只好當(dāng)成天意,成全了襄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