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炊餅免費送出去后,便又有三五個工匠前來問詢。這次瓊娘可不是免費送了,而是一個賣七枚銅錢,另外再免費送一碗豆?jié){。
那豆?jié){是在井里冰過的,配著肉汁炊餅吃,更解膩解渴。前來修繕的工匠都是領(lǐng)皇差的,小錢上并不囊中羞澀。這肉炊餅便宜又好吃,誰還要啃自己帶的干巴巴的炊餅?
如此一來,先是一鍋的豆?jié){贈送干凈了。接著中午不到一會的功夫,滿滿一大鍋的炊餅全賣光了。
小小的錢箱子,也鋪上了一層的銅板。就是這樣,還陸續(xù)有工匠下山來買呢!
有了中午的底子,瓊娘心里有了數(shù)。
到了第二日,便準(zhǔn)備了三餐的量,那豆?jié){也不白送了。除了炊餅外,還準(zhǔn)備了黍米飯,蒸熟了的米飯澆上肉汁,若是肯加錢,還能再臥一個雞蛋。半熟的雞蛋用筷子一攪還帶著蛋黃汁,與肉汁拌在一處很下飯。
這樣香甜的飯菜,其實用料很省,那些個肉汁用的都是肥肉調(diào)味,勾的大汁兒,主要是味道調(diào)得叫人愛吃。雖然價格不貴,但是走起量來,還是很有賺頭的。
一天忙下來,到了晚上,瓊娘劈里啪啦撥弄了一下算盤,盈余居然有一貫錢之多,若是換成銀子,足有一兩呢。
崔忠激動得吧嗒吧嗒地抽煙鍋。劉氏也興奮地說:“女兒,賣炊餅就行了,一個月下來豈不是能有三十兩銀子嗎?”
瓊娘攏好了帳笑道:“娘,那些個工匠再過幾個月也就完工了,到時候百十來人的工匠一散,哪里還會有這么多的客流?倒是來皇山的都是些官家王侯的家眷,只怕也看不上這肉汁炊餅了。我們還得快些拾掇了店鋪,讓素齋早日開張是正經(jīng)?!?
崔忠吧嗒著煙袋道:“甭聽你娘的,她就是見識淺,沒見過什么大錢!”
劉氏瞪眼道:“說得像你見過聚寶盆一樣!老東西,還不快去給姑娘燒水泡一泡手腳?”
夜色雖濃,可是一家人卻有說有笑。
雖則幾日后有人模仿的崔家,也賣起了肉汁炊餅。但因為做不出瓊娘那香飄百里的味道,生意寥寥無幾,便只能作罷。
如此一來,一家四口每日都忙的團(tuán)團(tuán)轉(zhuǎn),這邊雇傭工匠繼續(xù)抹平地面,給墻上墻灰。那邊每日還要在路旁出攤。
別說瓊娘,就是干慣了力氣活的崔家夫妻倆也是每到晚上累得筋疲力盡。
不過雖然累,瓊娘卻覺得這樣的日子過得甚是有盼頭。店面收拾整齊后,到了細(xì)軟裝飾的環(huán)節(jié)也格外用心。
她自來品位不俗,店面里的書畫不用去采買,自己買了宣紙,畫好后請人裱糊好,掛在整潔的墻面上,頓時生出了幾分雅致。
店里隔斷的花屏買不起太貴的。瓊娘便買了素面的凈屏,然后自己上針線,繡上兩面蜀繡的蘭花點綴,再不見廉價的感覺,只帶著悠遠(yuǎn)的意境。
待得桌椅采買擺放整齊,清幽淡雅的內(nèi)室,已經(jīng)裝點出了瓊娘多獨有的味道。
劉氏嫌棄那座椅擺放的太稀疏,坐不了幾個客人,想要擺得密實些。
瓊娘笑著解釋,來食素齋的,都好一個“靜”字,三五閨友相聚一處,食用素齋,聊一聊佛法心得,最是愜意。經(jīng)營素食齋園,就得經(jīng)營出于酒樓熙熙攘攘不同的意境來。
如今瓊娘說什么,劉氏全是聽的。待聽女兒這么一解釋,便覺得又露了自家的短淺,便不再語,只勤快地揉洗了抹布,將店面收拾得一塵不染。
這日子在忙碌中過得飛快,一轉(zhuǎn)眼,三個月過去了。
當(dāng)皇山的寺廟開門迎客時,瓊娘家店面的牌匾也已經(jīng)掛上了,黑漆金字的牌匾上,龍飛鳳舞地寫著三個大字——素心齋。
在齋館開業(yè)時,瓊娘嫌吵,并沒有放上幾掛鞭炮,只是在店門口擺放了矮地的大口水缸,里面養(yǎng)了睡蓮,還蓄了幾尾金魚,正一正店門的風(fēng)水,也讓初進(jìn)店里的人感覺到一絲清爽。
可惜萬事俱備,只欠東風(fēng)。
店面裝修整齊,山門也迎來了香客后,素心齋的門前卻是冷冷清清,門可羅雀。
眼看著山下路旁的店面生意興隆,而她家的店面因為在坡上乏人問津。劉氏急得嘴邊起了一圈的水泡。崔忠每日蹲坐在山坡上,看著坡下香客人來人往,只吧嗒吧嗒抽著旱煙,話也變得越來越少。
崔傳寶趁著爹娘不注意,偷偷責(zé)備瓊娘:“怎么辦,半個客人都沒有,都是你非要買這處店面!離得官道老遠(yuǎn),誰會來這里吃飯?現(xiàn)在沒有生意,這么下去也不是個事兒,不如我去買肉,你明日和面,再做些炊餅吧。”
瓊娘正坐在窗下用針線穿著香菇,山里陰涼,正好陰著香菇備用。
聽見哥哥這么一說,她抬眼望了望外面的天,便又繼續(xù)串著香菇道:“不急,總有你忙的時候……對了,這幾日你的腿傷也好了,跟爹爹上山割些草回來吧,垛在馬棚里,別等到客人來了,拉車的馬,無料可食?!?
這若是崔萍兒,傳寶定然是要去擰她的耳朵,讓她醒一醒的。一連幾天,連人都沒有,哪來的什么的馬匹啊?
可是瓊娘就算坐在小板凳上也是端端正正,自有一副淑女的氣質(zhì),怎么也不是個能隨便動手?jǐn)Q耳朵的小鄉(xiāng)丫頭。傳寶心內(nèi)有氣,卻一時發(fā)泄不得,氣得只好出門上山掏鳥蛋去了。
又過了幾日,劉氏再也耐不住了,舍下臉面,準(zhǔn)備跟崔忠下山拉些客人上來。可是下了山去,看著來來往往的華貴馬車、仆從軟轎,怎么攔著他們上山坡用餐???
這一天天氣悶熱,太陽毒辣辣的,二人在路旁站了好一會,除了吃得滿嘴的揚(yáng)塵,曬得滿頭熱汗,剩下的全無收獲,只能怏怏回了店中。
這盛夏時節(jié),天氣說變就變,二人剛上了山坡,天邊的黑云便壓了過來。一轉(zhuǎn)眼的功夫,豆大的雨點亂濺,很快就轉(zhuǎn)成了瓢潑大雨。
燥熱的天兒頓時轉(zhuǎn)涼了,跟著一起涼了的,還有劉氏的心。
完了,這么大的雨,徹底的沒有戲了。打量著修飾一新的屋堂,劉氏的眼睛濕潤了,只覺得好不容易積攢下來的錢銀全打了水漂。
自己怎么就這么沒有主意,怎么可全信了女兒瓊娘的話?到底是個沒經(jīng)過事兒的孩子,她哪里懂得什么生意經(jīng)??!
可是瓊娘看到屋外的大雨如注時,卻欣喜地說道:“終于下雨了!”
當(dāng)她轉(zhuǎn)身來到劉氏紅了眼眶時,便拉著她的手道:“娘,別急,我們家的生意很快就能上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