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若是男子,當(dāng)學(xué)忘山哥哥廣納美妾,見了此等美色,便收納進(jìn)府里自受用了去。
這一時歪想,便思緒飛遠(yuǎn),只想到自己變得如瓊娘這般格調(diào),迷得她的忘山哥哥只羨鴛鴦不羨仙,一味苦苦追求,而自己卻早有移情之意,不得不開口回絕楚郎……
待公主立在了廟庵門口,正想到得趣之處,欲拒還迎地撩撥著她的忘山哥哥時,太監(jiān)一生尖利的聲音,便震得她回了魂:“傳——江東王覲見太后!”
那方才在幻海里還趴伏在繡花鞋邊苦苦哀求她回心轉(zhuǎn)意的俊逸男子,此時劍眉冷目,高大的身軀顯得氣勢逼人,只越過一干王孫皇子,目不斜視,神情淡漠,長袖翩然間便入了廟庵里去。
雍陽公主嗅聞著拿長袖舞動殘留在空氣里的淡淡檀香,只覺得愁思又添了幾縷,
到底是她的忘山哥哥,藐視天下女子,就算瓊娘這般嬌艷又是如何?不還曾只是哥哥府里的一個廚娘罷了!
可恨自己竟然不曾見過哥哥的侍妾們,究竟得是何等的絕色,才能讓忘山哥哥為之傾心一時呢?
瓊娘可不知自己身前的公主懷春,滿腦子亂七八糟的臆想幻思。
她原先納悶,這瑯王怎么會這個時候來見太后。要知道就連太子也立在一旁,不得進(jìn)入呢!可仔細(xì)一想,便自了然。
這瑯王的母親,乃是太后親姐的女兒,說論起來,可不正是太后娘家的晚輩。聽聞那瑯王的母親從小兒是養(yǎng)在太后身邊的,較比著他人親近也是理所應(yīng)當(dāng)?shù)摹?
正自想著之際,瓊娘便被人喚入廟庵。
于是瓊娘這個小小廚娘,便又在烏泱泱站了兩排的王孫皇子略帶羨慕的目光下,隨著嬤嬤一同入了廟庵。
待進(jìn)了廟庵,便聽身后太監(jiān)道:“傳太后口諭,本山人已經(jīng)是化外之人,原是不該沾染塵俗喜氣。然萬歲至孝,不忍龍體在烈日下久耐,當(dāng)?shù)靡灰姟,樛鯏y了故人骨灰,與佛堂供奉,當(dāng)?shù)靡灰?,其余的孫輩子侄,且自領(lǐng)受了你們的孝心,都跪安吧……”
聽了這逐客令,瓊娘有點(diǎn)醒悟方才皇子王孫的目光里為何透著渴望。
待入了內(nèi)室,清幽的屋舍,只一張小小的桌子,除了太后外,便只有皇帝與瑯王二人圍坐飲茶,倒是透了幾分天倫之意。
瓊娘見太后含笑朝著自己望來,便只當(dāng)剛認(rèn)出了太后,帶著適時的惶恐跪下給太后問安,并自責(zé)自己先前有眼不識泰山,竟然唐突莽撞,沖撞了太后。
太后卻笑著道:“你這孩子,是個心善之人,若是沒有你的沖撞,哀家此時哪里還過得了壽辰?”
原來那日太后派人跟著瓊娘,見她入了素齋后,便找人打聽。
這方圓百里的商賈,俱是認(rèn)得瓊娘的,當(dāng)下便將這小娘影傳的曲折身世,和那過人的賺錢本事盡說了遍。
太后原本叫人跟上,不過是想知了小娘名姓,好重重酬謝于她。聽了侍衛(wèi)回來的稟報,卻撩起了好奇之心,
恰好看見遞呈上來的素齋壽宴里,有素心齋的名號,便親手圈點(diǎn)了素心齋,看看這小娘的廚藝如何。
上次乃是心悸癥狀發(fā)作,也沒大看清楚,太后此番上下瞧了瓊娘幾眼,卻品出這姑娘的不俗,心道,柳家將養(yǎng)出這等出色的女兒,怎的舍得送人?不然這姑娘掛了柳家的名頭,依著這等風(fēng)采,何愁不嫁得官宦子弟呢?
只越看她越覺得長得甚是得眼,那舉止說話間頗有些大氣,心下不覺有些歡喜,柔聲問道:“這桌子上的便是你今日做的菜肴?怎的都是涼透的,可有什么玄妙?”
瓊娘連忙道:“奴家生怕只用食盒保溫,不足以支撐菜品上山等候,又想著宮里都是貴人,什么樣的好吃的沒有見過。況且御廚都是浸淫廚藝幾十年的老刀工,菜肴火候必然是恰到好處。于是便想著給貴人嘗些民間小食。是以今日做得乃是現(xiàn)吃的溫?zé)?,現(xiàn)在還差著一道工序,才可入口品嘗?!?
她所不假,只是原先聽了雍陽公主的話,覺得自己的菜品無望,雖然交代了取菜的太監(jiān),但回想他那時心不在焉的光景,大約也是與她一般,覺得不會入選,全沒有聽進(jìn)去。
是以呈上的全是半成品,才惹來太后喚她前來一問。
這時陪著太后飲茶的皇帝也起了好奇心,看著瓊娘端著的一樣特制的銅抽屜道:“朕倒是從來未聞,何為溫?zé)???
而這時一直沉默寡,作清高狀的楚邪,也稍稍偏過頭來,可以含而不露地欣賞他這越發(fā)嬌俏的小廚娘。
作者有話要說:困屁了~~~二更走你
_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