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天順帝的掌上明珠是長公主和安樂公主,那么李景沅就是天順帝又愛又恨的寶貝皇長孫。
李景沅是太子長子,還是太子妃所出的嫡長子,可謂是含著金湯匙出生的幸運兒。
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李景沅滿周歲就被天順帝賜封武安郡王,本該三歲到上書房開蒙,打三年底子再升學,卻因他慣會撒嬌耍賴,硬扛到七歲,以天順帝親自背他上學的條件進入上書房。
李景沅以七歲高齡進了上書房專門給三歲稚童開蒙的“幼兒班”,從“之乎者也”開始學起,若是他按部就班往下學也不會引起太大關(guān)注。
進學后,李景沅也不能靜心學習,他課上專注于毫無意義的涂鴉,天下讀書人夢寐以求的書籍和墨寶,淪為他興之所起的玩具,絲毫沒有一絲對知識的敬畏之心。
葉太傅從耳提面命到擺事實講道理,再到放任自流,統(tǒng)共花了三年時間。
李景沅十歲那年,關(guān)于皇太孫不學無術(shù)的惡名在西京城里傳揚開來,但凡跟皇室沾點親帶點故的,都知曉皇太孫天生愚笨又死不開竅的榆木疙瘩。
天順帝忍無可忍無須再忍,一怒之下就將李景沅扔到定國公府,交予虞昭的爹管教,不只是要教他習武強身健體,更是要讓他跟定國公及其家人學習,如何成為一個頂天立地的男子漢大丈夫!
可惜,定國公府大小主子們對李景沅長達六年的傳身教,似乎不起一丁點作用,他仍舊是那塊不可雕的朽木,榆木疙瘩。
饒是如此,天順帝仍舊希望李景沅能有所建樹,他不顧太子妃和太后的哀求,命李景沅隨同定國公抵御北狄為首的聯(lián)軍。
定國公將李景沅視若親孫子,往日對他的要求從來不低,但真正到了戰(zhàn)場上,他無法眼睜睜看著天順帝最疼愛也最頭疼的皇長孫送死,所以他借著談心往李景沅的茶水里下了蒙汗藥,連夜將他送回西京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