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凡對譚建軍的看法不好,是因為他覺得譚建軍身上有一股“精神外國人”的味道。而站在鮑勃的角度,這種味道恰恰是他所需要的。
鮑勃受家族委派來到中國,是看好中國的發(fā)展?jié)摿?。要想從中國的發(fā)展中撈到一杯羹,哈奇集團必須要找到一些代理人。
鮑勃最早與高凡接觸,是帶著把高凡發(fā)展成哈奇集團代理人的心思的。但在接觸之后,鮑勃意識到高凡并非池中之物,此人可以成為合作者,但無法成為代理人。
寧默是高凡安排給鮑勃作為助手的,鮑勃有理由相信寧默是高凡的親信,這樣的人同樣是無法作為代理人的。在過去幾個月中,鮑勃與寧默廝混在一起,經(jīng)常結(jié)伴出去喝酒,接觸之下,他證實了自己的猜測,那就是寧默是不可能被收買的。
譚建軍的情況與寧默不同。他與高凡不認識,所以并不存在對高凡的忠誠。這是一個非常崇尚西方生活方式的人,鮑勃相信,只要自己能夠給譚建軍足夠的好處,譚建軍是會效忠于他的。
簡單說,“精神外國人”這種生物,對于高凡來說是垃圾,對于鮑勃來說就是寶貝。所謂彼之毒草,我之仙草,說的就是這種情況。
高凡是在鮑勃與譚建軍交談的時候突然悟到這一點的,一開始他覺得心里有些不舒服,但旋即就坦然了。他與鮑勃是合作者,同時也各有各的利益訴求,鮑勃不可能對他完全不設(shè)防。
收買一個如譚建軍這樣的代理人,作為留在中國的耳目喉舌,對于鮑勃,或者說對于哈奇集團來說,是必然的事情。
明白了這點,高凡也就不說啥了。剛才寧默傻呵呵地說自己可以給鮑勃當助理,高凡搶先給出了一個否定的回答,也是為了避免鮑勃的尷尬。
高凡給出那樣一個不靠譜的解釋,鮑勃便知道高凡已經(jīng)猜出他的用意了。這就是聰明人之間的交往,互相都知道對方的心思,并不需要點破。
“我覺得這個譚還是很聰明的。”鮑勃把語切換成英語,對高凡說道。
高凡同樣換成英語,回答道:“目前來看是這樣的,不過還需要再觀察一下?!?
“那是肯定的。”鮑勃說,“我想過幾天再找他談一次。如果可以的話,我想聘他作為我的私人助理,他的工資由我支付?!?
“然后呢?”
“我想安排他到美國去進修三個月,一方面是學習英語,另一方面是熟悉哈奇集團的一些事務(wù)?!?
“看來,他賭對了?!?
“我希望他是一個能夠抓住機會的人?!?
“這是你們哈奇集團內(nèi)部的事情,我沒什么意見,不過……”
“不過什么?”
“你要聘譚建軍作為你的助理,我沒有意見。但我希望你不要讓他與蓬萊爾那些人混在一起。”
“我明白了……,那件事,我向你道歉?!?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