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三春一聲令下,立刻有身披精鐵鎧甲的重步兵走到隊伍最前方,沉重的負重踏得草地一陣震動。
一身鐵甲,手持大盾擋在前面,活像一堵城墻。
契丹騎兵疾沖而來,卻也不沖陣,只是齊齊彎弓搭箭。
刷刷刷——
上萬支箭矢拋射而出,在空中劃出一道半圓軌跡后落下,呼嘯之聲不絕于耳。
當真是遮天蔽日,密密麻麻的箭雨竟是將陽光都遮蓋住了,在寧古軍頭上投下一大片陰影。
王三春卻只是冷笑一聲,身旁自有盾手將他護住。
而其余的奉軍甲士,皆是伸手將面甲落下,動作整齊劃一。
如此,當真成了刀槍不入的鐵疙瘩!
叮叮當當——
箭矢落在將士們的鐵甲之上,只能留下一道白痕。
寧古軍身上的鎧甲,用的都是冶鐵坊出品的最高品質(zhì)鐵錠。
這群契丹騎手又是從各部落臨時征召而來,武器裝備參差不齊,有半數(shù)用的甚至還是獸骨箭頭。
若是這樣的箭頭都能破了鐵甲的防御,整個冶鐵坊都得被李徹斬首示眾!
為首的契丹將領(lǐng)頓時一愣,他從未見過任何軍隊,能在三萬騎兵的弓箭壓制下保持陣型紋絲不動。
千年間都所向披靡的騎射戰(zhàn)術(shù),竟然失效了!
然而,馬已經(jīng)跑了起來,便沒了回頭路。
將領(lǐng)只得咬牙從箭囊中抽出一根鳴鏑,再次彎弓搭箭。
鳴鏑便是古代游牧民族的軍令,《史記》有云:“鳴鏑所射而不悉射者,斬之!”
契丹將領(lǐng)怒吼一聲,將彎弓拉得全滿,狠狠射出。
尖銳的聲音響起,契丹騎兵隨著聲響的方向,再次抬起手中弓箭。
這一次有更多的騎兵加入到射箭的隊列之中,比上一波更加密集的箭雨如烏云墜地般落下。
然而,依舊是什么都沒發(fā)生。
甲胄不會因為射箭之人的憤怒而變得脆弱,鐵器相碰的聲音仿佛在嘲笑契丹人的無知和無能。
幾波箭雨下去,契丹騎兵已經(jīng)接近寧古軍前陣。
只是瞬間盾牌生出密密麻麻的長槍頭,如竹林般密集,讓人望而生畏。
契丹將領(lǐng)大驚失色,哪敢這么莽撞地撞上去?
契丹騎兵分為兩波,從寧古軍陣兩側(cè)疾馳而去,意圖再繞上一圈,繼續(xù)用弓箭壓制。
然而,王三春卻是不給他們這個機會。
外圍的盾墻豁然打開,藏在后面的不僅僅有長槍,還有長弓硬弓,甚至還有兵卒推來一架架上好弦的床弩!
“放!”王三春一聲令下,身旁旗手落下手中號旗。
只聽得弓弦炸裂,一根根箭矢成排射出。
頓時一陣人仰馬翻,契丹士兵一排排跌落馬下,又被身后的馬蹄踐踏而過。
兩軍一個向錯之間,契丹這邊損失慘重,傷亡者足有千余人!
而等到契丹將領(lǐng)整頓好后,卻發(fā)現(xiàn)寧古軍的陣型再次合攏,重甲兵如鐵桶般將槍兵和弓弩手護在中間。
契丹將領(lǐng)不禁覺得,自己仿佛在面對一個厚重的龜殼,毫無下手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