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在上一戰(zhàn)殲滅了阿魯臺部的先鋒精銳,
漢王爺還在陣前斬了那阿魯臺汗的小兒子。
這讓大明士氣大振!
更主要的,就是軍隊后勤給力,糧草十分充足。
甚至皇上還直接大筆一揮,賞賜了不少錢財給諸位將士們。
將士們怎能不高興?
每一個都鉚足了勁!
士兵們期盼建功立業(yè)的心,前所未有的激烈。
原本按照朱棣的想法,是打算輪換一批士兵。
但現(xiàn)在他還不打算這么決定。
還是得看接下來的戰(zhàn)事走向。
如果打得遠,打得久,那就采取輪換士兵的辦法。
如今的朱棣,從未有過的輕松。
他感覺自己的軍事才能,可以肆意揮灑。
不管想怎么打,都底氣十足。
后勤的源源不斷給了他底氣!
跟以前出征的感覺完全不一樣。
從未打過這么闊氣的仗!
國庫的充盈,令他這個皇帝都如醉夢中。
朱棣這里是美得冒泡。
可韃靼阿魯臺那邊,那就是連哭帶喊的派出信使,急忙向韃靼大汗求援。
韃靼現(xiàn)在這一部,也立了一個大汗。
跟隔壁瓦剌一樣。
各有各的領導。
互不承認對方的地位,彼此還相互劫掠。
真正的做到了,
——親兄弟明算賬!
韃靼的大汗,一聽大明竟然越過瀚海以北了。
那直接就坐不住了!
急忙讓阿魯臺汗穩(wěn)住,他這里馬上來支援。
讓他不要慌,支援正在路上。
友軍馬上到——!
阿魯臺汗接到這個消息后,要死的心終于是死灰復燃了一點。
而韃靼主部要派兵來援的情報,
——也被大明這邊掌握了。
送情報來的正是大明在韃靼那邊的細作。
韃靼和瓦剌諸部落,其中有不少的小部落,之前本就是打算跟朵顏三衛(wèi)一樣,跟著大明混的。
這些小部落多半還是當年的前朝蒙元貴族,和當時跟著北撤的漢地世候們。
這群人坐過中原的家,當過天朝上國的家,也受過儒家的那一整套的洗禮。
那是打從心底里看不上身邊這群渾身羊膻味的家伙。
——hetui~嫌棄!
可人算不如天算,誰曾想,還未等到他們投靠大明呢,就被北元的分裂給影響了,在韃靼和瓦剌的裹脅,都只能跟著走了。
如今韃靼和瓦剌的高層,可沒有什么黃金家族正統(tǒng)的后人。
北元末代的皇室,可被他們自己人殺了不少。
雖然是跟著一起在草原上吃草,但心底里想的還是邊關互市的磚茶和中原的錦繡商品。
再說,有了不少帶頭大哥跟大明吃香喝辣的美好例子。
那暗地里隨時都等著帶槍投靠!
恨不得大喊一聲:
——咱與中原自古一道同軌!
——我們也可以談!
——我們也可以愛大明!
朱棣的軍帳中。
此時除了朱棣一人,還有另外一個英武的青年。
他身著甲胄,腰佩長刀。
模樣有幾分跟太子相似。
不是別人,正是皇長孫朱瞻基。
——也就是歷史上的明宣宗。
在京城跟叛軍一戰(zhàn)后,
朱瞻基當天的夜里就收拾起行囊,告別了家人!
直奔前線。
那一天夜里,他看到了自己弟弟的強大,也瞧見了弟弟遠超于自己的才干。
他原本以為小弟只是治國有點本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