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如果要解決此地的問題,可以通過挖掘河渠來連接昆山的上段,就是這里……”
這個官員指到昆山上方的區(qū)域,“巡撫大人,且看,這里地處盆地,還是昆山的上段,如果讓這里的河道一側(cè)墊高,就能讓雨水被擋入河道,這里也就不會積水,泄洪自然也不會選這里,一旦水流都不經(jīng)昆山,此地可解……,”
“不過,巡撫大人,這個工程聽起來簡單,但可是要實打?qū)嵒ㄙM不少錢財?shù)??!?
“錢財是小事,只要利國利民,我想監(jiān)國會支持?!蓖蹶柮髦辈恢M,“現(xiàn)在詳細(xì)說說,如果是你,打算如何來做?”
“是——!”這工部官員,繼續(xù)講解,“就是墊高,而且這一側(cè)的堤壩也要堆高,底部還得用堅固的泰山石打底,整體都得光滑平整……”
“那要多高?”
“河道一側(cè)堤壩高度,最低得五六丈左右?!?
“這可是七八層寶塔的高度了——!”
“沒錯,巡撫大人,這一側(cè)的堤壩高度,必須得到七八層寶塔高,不然無法達(dá)到阻擋流水的效果,甚至還會在日后潰堤!”
“要這么高……”王陽明沉默些許,思索起來。
這工部官員見狀,也不藏著掖著,在地圖上,就用手指指出關(guān)鍵,“大人,只有這樣的高度,才能將每次暴雨的雨水給擋在河流內(nèi),阻擋在昆山之外,哪怕上游再出現(xiàn)此次這樣的潰堤,沖出來的洪水也沖不到昆山!”
“而且這樣一來,水流都會產(chǎn)生轉(zhuǎn)向,如果我們再在這兒和這兒,還有這幾個地方,新挖出幾條溝渠的話,就會使得水流,全部匯入到江南密布的支流中。”
其他幾個工部官員聞,也是覺得此法可行。
同時也紛紛給出了自己的意見。
建獻(xiàn)策。
按照他們的說法,需要三條溝渠,還有一條新的河道。
工程不小。
這確實耗費錢財。
而且肯定數(shù)額不?。?
但按照幾位大人說的,河道直連太湖,再連接密布的支流,最后都會進(jìn)入東海之中。
哪怕暴雨導(dǎo)致水量暴漲,一部分也能透過這新挖掘的溝渠和河道,來進(jìn)入錢塘江內(nèi)分散河道的壓力,最后一樣奔流到海不復(fù)回。
最后的目的地,都是同一個地方:
——東海!
“這樣的工程需要花多少年的時間?”
王陽明終于問出了關(guān)鍵。
幾位工部的大人,彼此對視一眼,接著商量了一下。
最后他們給出了一個答案:
——至少十年!
“大人,非十年之功,這樣的水利工程無法完成,而且這還是因為我大明如今財力雄厚,朝廷的監(jiān)國殿下又大力支持……,要人要錢,朝廷都拿得出來,所以十年定能完工?!?
“那可以用多久?”
王陽明又問。
“啟稟大人,用最好的料子,可以用至少百年!而且因為有了水泥,后續(xù)只要定期修繕巡查,做到查漏補缺,下官可以保證,還可以用得更遠(yuǎn)!”
“巡撫大人,水利工程不是建房子,歷朝歷代都有不錯的法子,但缺的是……,”
”——支持!堅定不移的支持!”
這位工部的大人,沒有說謊話。
更是交了一個底!
若要治水,就不能三天打魚兩天曬網(wǎng)。
那苦的不只是朝廷,更是當(dāng)?shù)氐陌傩铡?
而且隨意治水,導(dǎo)致的后果比天災(zāi)還恐怖。
說是遺禍千年,那都是小的!
一個明顯的例子,那就是北宋的三易黃河。
趙宋的操作,導(dǎo)致了后世的歷朝歷代,都在給他擦屁股。
元,明……一直到后世。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