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淹隨手打開一本折子,里面全是彈劾京兆尹李超的文字。罪名還羅列的挺全,足足三十幾條。嗯,比剛才那本少點,剛才那本足足列出了七十多條罪狀,還有一份更加聳人聽聞,足有一百多條。
若只是看這些折子,誰都以為李超是個罪大惡極的人了。
不過杜淹既然能當(dāng)上大唐的新御史大夫,統(tǒng)領(lǐng)著御史臺,靠的可不僅僅是他被皇帝抓走時咬緊牙關(guān)一字未吐。歷仕隋朝、王世充和李唐,杜淹的任職履歷可是極為豐富的。
在楊廣手下時,杜淹就已經(jīng)官至御史中丞,是御史臺的佐貳。在王世充的朝廷里,也官居吏部尚書。到了李唐,天策府兵曹參軍,文學(xué)館學(xué)士,翰林學(xué)士。再到如今,秦王成為太子,他也進入御史臺,成為御史大夫,還爵封安吉郡公。
杜淹在原來秦王府可是干臟活的,現(xiàn)在來御史臺,也是專門負責(zé)搞彈劾的。但他更清楚,太子讓他來東宮,不僅是信任他,也是要他來管好御史臺的這群御史官。而絕不是要被這群人牽著鼻子走,甚至要彈劾太子最信任的李文遠的。
自己要是聽了他們的話,把這些奏折送進東宮,甚至也跟著上折子彈劾李超,那才是有鬼了。
“我們御史臺是朝廷的監(jiān)察機構(gòu),諸位御史們也有風(fēng)聞奏事的權(quán)力。但是,莫要把朝廷賦予給大家的這個奏事之權(quán),肆意妄為,過度行使。你們的這些折子,你們自己信嗎?”
杜淹把折子扔到一邊,桌案上,已經(jīng)堆滿了。
御史中丞孫伏伽坐在一邊,也臉色不好看。他是御史臺的副長官,之前因為彈劾李瑗之事被免職,后來投行狀給李超,參加科舉,中了進士,然后成了李超的幕僚。因為他本就是秦王府的舊人,這次便也算是官復(fù)原職,重新出任御史中丞。
孫伏伽對于李超很了解,同時對于這御史臺里的御史們更加了解。
御史臺以御史大夫為主官,御史中丞為副,下面有治書侍御史、殿中侍御史、監(jiān)察御史等一大群御史。
御史臺僅僅有風(fēng)聞奏事之權(quán),卻沒有司法之權(quán)。
御史有風(fēng)聞奏事之權(quán),可現(xiàn)在這些御史全都彈劾李超,而且還羅列了這么多的罪名,這卻已經(jīng)不是御史本份了。
他知道御史有時為了讓所奏之事引起關(guān)注,會夸張一些。
可夸張也沒有這么個夸張法。
不就是找長安的糧商們借了點糧食嗎?在這些御史的筆下,差不多都成了謀逆叛亂了。這樣的折子他們?nèi)绾瓮ㄟ^?更不會附署。
“你們要是覺得自己寫的東西自己能信,那么你們自己把折子送上去,我們不會署名,更不會同意的。”
杜淹坐在那里,也是一臉鄙視的看著御史們。
他很清楚,自己進入御史臺,甚至直接成了御史大夫,這些御史很不滿,也有人不服。有些人彈劾李超,弄這么多大的陣仗,未必就完全是沖著李超去的,有的人肯定也是想沖著他來的。
他堂堂御史大夫,若是控制不住御史們,那他還當(dāng)什么御史大夫。在太子心里,他豈不是無能,他這位子還能坐久嗎?
有人彈劾李超,杜淹其實無所謂。
反正他心里也有點妒忌李三,別人想彈劾就讓他彈劾。但這得有個前提,這些人彈劾,得是在自己的許可下,得是在太子的意圖下。
“朝廷給大家的奏事之權(quán),不是讓你們這樣用的,看看你們寫的都是些什么****,你們就是這樣當(dāng)御史的,就是這樣使用朝廷所授與的監(jiān)察之權(quán)的?把這些垃圾全都拿回去,滾回去好好反省一下,再寫出這樣的折子,某不但不會署名,還要第一個彈劾你們?yōu)^職!”
杜淹一通怒火,把一群御史噴的體無完膚,唾沫星子都噴了他們一臉,還沒有人敢吭一聲。
杜淹是新貴啊,還是頂頭上司。
李超雖然官職更高,但畢竟跟他們不是一個系統(tǒng)的,但杜淹卻是上司,得罪了這個頂頭上司,日子以后肯定難過。
一群御史退下。
杜淹哼了一聲,對孫伏伽道,“這群混蛋,把御史臺當(dāng)成什么地方了?”
孫伏伽笑笑,“有人故意煽風(fēng)點火,想撐渾水?!?
“我知道,這些人對于我們兩個不服氣,尤其是對于我當(dāng)御史大夫不服氣。”
孫伏伽拿出一個折子。
“我也寫了道奏折?!?
“你不會也要彈劾李文遠吧?”杜淹笑問。
“當(dāng)然不會,不過跟他有關(guān),我要彈劾李瑗、李崇高父子,這里詳細列有他們的罪狀,不知道院長是否愿意一起署名合奏?”
“又彈劾李瑗?”
“你就不怕別人說你公報私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