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
五更二點。
隨著太極宮承天門上敲響第一聲晨鼓,長安城各座城門相對的大街上街鼓齊聲響應,這就是六街塵起鼓鼕鼕。
新的一天又開始了。
長安城新的一天從街鼓響起開始,然后被報童的賣報聲和僧人們的天氣預報聲喚醒。
當晨光還在城市的面寵閃動,里坊巷陌已傳來了鐵牌子的敲打聲,和報童清脆的叫聲。
敲鐵牌子的是長安城的僧人,這些人也叫行者、頭陀,他們一手執(zhí)鐵牌子,一手用器具敲打著,沿街高叫著普度眾生救苦救難諸佛菩薩之類的佛家用語。
自打夏天開始,對于天下佛寺的僧人們來說,這世間好像突然蕩起了潑天的洪水,向著他們沖擊而來。報紙上每期都有各種惡僧惡寺的報道,佛家的聲譽一落千丈。民間百姓對于他們的態(tài)度,也在改變。
而朝廷趁機對寺庵進行清查整頓,繼而頒布了佛道管理律法,頒法嚴格控制寺觀數(shù)量、人數(shù),禁止私建寺觀,限制寺觀占田數(shù)量,以免其經(jīng)濟過度膨脹而有害國家財政和民生。并以寺觀為單位,糾治寺觀中風氣敗壞,容留罪犯或者私自剃度的行為,并且在中央、道、州、縣四級,高立僧道衙門和僧道官,做為專門的管理機構。
朝廷不再任由佛道的肆意擴張發(fā)展,而是下了一張大網(wǎng),嚴格管束。
如今,朝廷對于僧道出家都有了嚴格的控制,不但性別、年齡、家庭等情況有控制,而且規(guī)定了每道、州、縣的僧道尼冠的數(shù)量,嚴禁越限。
并且規(guī)定了僧人出家的嚴格審核程序,一個僧人要出家,不但得本人愿意,還得有父母均同意,還得有鄰人做保,然后才能到寺觀投師學習,一定期限后要到京城參加朝廷主持的度化考試,考試合格之后,還要在京城的僧道院中學習一年,成績合格才能取得度碟。
而在京城考試、在京中學習、以及拿度碟,都要花費不少。
并且朝廷現(xiàn)在還限制僧道與俗世來往,僧道須各歸寺院,不許雜處民間,僧道外出,必須先到縣中取得過所,外出游方問道也不許投宿民家,僧道師徒等的關系也由朝廷律法擬定倫理關系,師徒等同于俗世子侄與叔伯。
此外,還嚴禁僧道娶妻蓄妾、禁止私生子,禁止寺觀從事經(jīng)濟產(chǎn)業(yè),出租、放貸、抵押這些都嚴禁從事。
更不許僧道違法亂紀,一有違法行為,必須交由朝廷官府依照律法處置。
每家寺觀之中,都必須有朝廷派駐的僧道觀駐寺進行管理。
對于朝廷規(guī)定寺觀數(shù)量之外的寺觀,改為他用。
如有敢私建寺觀者,必誅。所建寺觀,必毀,并且還要罪及修建寺觀的工匠、工人,律法嚴格無比。
各所保留的寺院,所有的產(chǎn)業(yè)都須登記造冊,報備官府,然后由官府發(fā)下契約。但須納百分之十的契稅,如無稅,則沒入官中。且規(guī)定每僧道限額二十畝地,已有的田產(chǎn)中超過限額,全都沒官。
原來寺觀中放貸的,一律轉(zhuǎn)歸官府,官府減租免息,寺觀以后一律禁止從事抵押、放貸、出租等經(jīng)濟商業(yè)行為。
此外僧道們的服色,以及廟宇的規(guī)模規(guī)格,也全都受到嚴格規(guī)定,不準造斗拱和彩畫棟梁,佛像只許用泥和木,不許用銅,更不許用金、鐵等。
在保留的寺觀之中,也禁止蓄奴,所有寺觀奴隸,一律放免為良。
此外,寺觀擁有的田產(chǎn),也須按朝廷的稅率嚴格納稅,租庸調(diào)可折算為納錢。
寺觀如果要辦法會、講經(jīng)等活動,也必須提前一個月向官府申報,須得到官府批準方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