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版頭條的文章,應(yīng)當是由那種眼光獨到、文筆犀利的大手來官??涩F(xiàn)在,李世民卻覺得這改版后的頭版頭條文筆好幼稚啊。
看慣了以往那些犀利文章的李世民,都有點讀不下去了。
“這期半月談怎么內(nèi)容質(zhì)量下降這么多!”李世民忍不住放下報紙,端起茶杯,喝了口奶茶。
王內(nèi)侍早就已經(jīng)看過一遍報紙了,他初看之時也是相當驚訝,但后來才發(fā)現(xiàn),原來這篇頭條居然是太子殿下所寫的,那就完全不一樣了。
他細細的讀了好幾遍,最后覺得其實除了文筆還稚嫩了一些,其實還不錯的。文章的立意就不錯,就的是善和孝,百善孝為先,大唐以孝治天下,這孝可是相當重要的啊。再看太子文章里,講的那個王老廚子的事,真是感人至深。雖然文筆稚嫩,可細思之下,太子畢竟才七歲,如果太子的文章,是那種無比老練的,反而讓人奇怪了。
正是這種稍顯稚嫩的文章,才更符合太子的年紀。
稍顯稚嫩的文筆,可文章立意卻又如何的高,年少的太子卻已經(jīng)知道善與孝,多么難能可得啊。
“陛下,這篇頭條,作者才七歲!”王內(nèi)侍小聲提醒。
李世民聽了,驚訝一聲。“才七歲?”
才七歲,就能給半月談寫頭版頭條了?
李世民帶著好奇心,放下茶杯,又拿起了厚厚的半月談,再次翻開,重新打開頭版頭條。
“作者李承乾,指導李超。”
李世民怔住,七歲的作者,就是太子?
李超在搞什么鬼,怎么讓太子到半月談上寫頭版頭條,這也太不靠譜了。太子才七歲,他有那個文筆嗎,他知道如何寫一篇好文章嗎?如果寫不好,強行讓他去寫,這報紙發(fā)行上萬份,天下數(shù)十萬人能讀到,那豈不是要讓天下人都嘲笑太子?
李世民臉色不好看,黑了。
王內(nèi)侍一直打量著皇帝,看到皇帝的樣子,連忙小聲在一邊提醒,“陛下,這篇文章老奴也看過,文筆稍顯稚嫩,但對于才七歲的太子來說,這其實已經(jīng)相當難得了,用詞簡單,但條理清晰,直白卻又通俗易懂。更難得的是,這文字顯簡潔,但立意卻很高,陛下不妨讀完。”
“哦,有你說的這么好?”李世民自語,接著往下看。
文章不長,不比以往的頭版頭條,估計只有三千字左右。內(nèi)容與往期評論性不同,這期的更像是一篇人物小傳。
很客觀的去描述一個商州的老廚子,一個九世善人一般的善者。
看著看著,李世民就看進去了,沒有華麗的詞語,沒有犀利的筆鋒,可直白簡單的字,卻真的通俗易懂,并不會影響閱讀感受。
很快,李世民就看完了這篇文章。
身子后靠,李世民閉上了眼睛,腦子里一個大善老廚子的形像浮現(xiàn),他那普通卻又不平凡的一生也一一閃過。
幾十年間,收養(yǎng)上百棄嬰孤兒,把他們養(yǎng)育成人,還教導成為擁有一技之長的廚子。
文章寫的是一個廚子的個人小傳,充分的刻畫了善和孝。
再睜開眼,李世民的眼里有了笑意。
“這個李三,要寫文章自己寫就好嘛,干嘛還要拉著太子。太子才七歲呢!”
王內(nèi)侍在一邊笑道,“可太子的文章寫的也確實是好啊,再過幾年,肯定能才高八斗。李相國不愧是本朝名士文豪,太子殿下跟他學習不久,可這進步真可謂一日千里啊。半月談啊,往期能在上面寫頭條的,哪個不是名重一時之名士啊,咱們太子殿下才七歲,文章就已經(jīng)上了頭條了!”
“哼,若不是李超,太子這文章怎么可能上頭版頭條?”李世民道,話雖這樣說,可他心里卻也得意不已。太子越來越好了,現(xiàn)在居然就能寫出這樣的文章。一開始他還覺得幼稚,可現(xiàn)在卻已經(jīng)覺得非常不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