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荷蘭人的東印度公司席卷了整個爪哇群島,這個由華僑組建的蘭芳公司,也最終退出了歷史舞臺。
蘭芳公司之后,許多洪門子弟,依然使用各種公司的名義進行反清活動,甚至后來的小刀會,也一樣用義興公司的名義,他們的告示末尾處蓋的章就是大漢天德義興公司印記。
只是到了后來,公司才慢慢的不再具有深厚的政治色彩,成了單純的經(jīng)濟實體組織。
李超選用公司這個名詞,除了后世的經(jīng)濟組織的定義外,其實也是看中了公司早期的色彩。他希望這家四海貿(mào)易公司,不僅僅做貿(mào)易,不僅僅是做生意,還能充當著一個大唐非官方的開拓先鋒角色。
甚至這里面,李超也并不是沒有一點私心的。
公司是李超上次在太子斷腿之后,才有意組織開辦的。那次他被李世民揍了,揍的鼻青臉腫。
然后李超明白了一個道理。
跟皇帝關(guān)系再過硬再鐵,可也有關(guān)系變淡的一天。
伴君如伴虎。
李超希望給自己一條退路,或者說是給自己的家族一條退路。本來李超原來是寄希望于世封刺史的,覺得以后說不定就會有一塊領(lǐng)地了。
但事實告訴李超,那不過是李世民畫的又一張大餅罷了。三十六位世封刺史功臣,十八家宗室分封,提的很響亮。
但到現(xiàn)在都沒半點動靜,而且這世封的也只是一個刺史職,僅僅是個官職而已,頂多相當于明朝的世襲衛(wèi)所武職。而且以李超對李世民的了解來看,李世民完全就是弄出來一個噱頭。
他連行臺制度、總管制度都容不下,一步步的罷除行臺、總管制度,改成了現(xiàn)在文武分離、軍政分離的都督和刺史分開制,還弄出了天下十七道,每道一大三小四個都督,又有宣撫使、刺史這些文職分離,實際上李世民根本無意分封放權(quán),反而一直在中央集權(quán)收權(quán)。
給大唐打天下的關(guān)隴軍事貴族還有大唐軍功新貴們,慢慢的在被圈養(yǎng)起來。文武分離后,文官就是文官,武官就是武官,不能再隨便的變動,也不能再隨意兼任。
這樣的結(jié)果,就是自北朝起,一直久經(jīng)不衰的武勛集團,手里的權(quán)利迅速的被收走了。武將們只是武將,在朝只能坐衙門里喝茶,非戰(zhàn)時都見不到兵。而在外的將領(lǐng),也沒法再上馬管軍下馬管民了,軍政分開,只能管著自己防區(qū)的一畝三分地的軍事,其它的什么都管不著。
雖然如今一些高級的武將,也還沒被限制的這么嚴格,可這卻是一個趨勢。
以前戰(zhàn)亂不止,武將們最易立功獲勛。他們出將入相,在地方上也是文武一肩挑,權(quán)利極大。甚至憑著功勛可以讓子弟承蔭入仕,等于武將們完全把持了朝廷的政治權(quán)力。
但現(xiàn)在,武將們的權(quán)力越來越小,過去高高在上的軍功貴族們,如今已經(jīng)大不如從前。反倒是士族,再次得勢。
李世民還在搞科舉,文舉武舉,這是在名門士族之外,又要扶持寒門小地主階級來權(quán)衡那些大士族,就如同李世民用大士族來分軍功貴族們的權(quán),把軍功貴族隔離起來一樣。
這一手,玩的很溜。
_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