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又添一子,立即成為了貞觀元年年末的一個熱議話題。
“李相爺又添一子了?!?
“知道了,這位李七郎一出生就已經(jīng)被賜封為五原縣開國侯呢?!?
“何止是封侯啊,還是直接賜封安南西蠻海一百里封地呢?!?
“剛出生,就是真封的百里侯,真是讓人羨慕啊?!?
有人語氣里帶著點酸,“你也不看看人家李七郎的爹是誰娘是誰,父親可是當(dāng)朝第一重臣,貴為宰相。母親又是名門世族的關(guān)東五姓女崔氏家族嫡女,這能一樣嗎?做為李家的嫡三子,出生就封個侯算什么,封公都不稀奇?!?
“李七郎能封侯,可不只是因為投胎好,那是因為李相功高著著,陛下把他的功勛轉(zhuǎn)賜給他的兒子呢。你若有本事,也以幾萬人在樓煩斬殺突厥名王,一舉殲滅十萬突厥鐵騎。再在豐州城把郁射設(shè)給生擒勸降,再讓突厥可汗統(tǒng)葉護簽訂和約退兵,我相信你也能封個公侯了。”
“就是,李相國一人力挽狂瀾啊。四五十萬突厥鐵騎南下,若不是李相國,還不知道打到哪里了呢。這份本事,這份功績,給他兒子封個百里侯,一點也不稀奇?!?
“李相國出將入相,這本事也是無人可匹了。有李相一天在,這突厥人就不可能度陰山?!?
“對,但使龍城李相在,不使胡馬度陰山??!”
有人還把李的一詩改了一下,大聲念了出來,引來一群人的叫好。對于許多百姓們來說,誰封爵誰封領(lǐng)地,這事情與他們并無太大瓜葛。但李不同,李這位年輕的宰相,人稱救時宰相,滅蝗抗旱賑災(zāi)救饑,又北上防御突厥南侵,甚至還改革稅法,這些對于許多百姓來說,都是能切身感受到關(guān)系的。
僅僅是這兩年的北方大災(zāi),因為李這個救時宰相的賑災(zāi)策略,加上他的救災(zāi)糧,不知道挽救了多少人的性命,誰心里不記掛著。多少人家里,都立起了李相的長生牌,天天拜謝呢。
誰好誰壞,其實百姓們心里都有數(shù)。
權(quán)貴官僚們爭權(quán)奪利這些,他們沒功夫去管。但那些切實為百姓做過實事的好官,他們卻都一直記著的。
李升官了,李晉爵了,李得賞了,李的兒子都封爵得領(lǐng)地了,他們只是為李感到開心高興。
“李相還這么年輕,還能生十個八個的,以后多立點功勞,灞上李家可就枝繁葉茂了。李相允文允武,又是一代軍神還是一代文宗大豪,以后教出的兒子肯定也都是如他一樣厲害。到時,李相幾個兒子往北邊一鎮(zhèn),保他三五十年,胡人都不敢再南下。”
“可不是怎么的,別忘記了,李相的領(lǐng)地可就在狼山北呢。三百里封地,三座受降城,看這名字取的,多霸氣好聽啊,受降城,那就是建起來后,專門等著胡來來投降的。有這三座受降城在,胡人焉敢南犯?”
有人有不同意見。
“李相一代文宗,將來李家諸郎肯定得學(xué)文啊。到時父子、兄弟皆宰相,多好?”
“學(xué)武好,學(xué)武守衛(wèi)邊疆,保家衛(wèi)國啊?!?
“還是學(xué)文好,學(xué)文到時高居廟堂之上,宰執(zhí)天下。”
人群里,一個少年聽著大家激烈的爭論,笑著搖搖頭,然后退了出來。身后幾個文士還有幾名隨從緊跟著。
“公子,我們現(xiàn)在去哪?”
年輕的少年,腰間佩劍,一看就是富家公子哥。
“聽說李家今天要舉行考試?”
“嗯,我昨天接到的通知,說是今天要我去參加考試,最終以考試成績擇優(yōu)錄取?!蔽氖看虬绲闹心耆诵χf道。
前些天,他奉少年之命,到李家的招募點去報了名,以讀書人的身份報名,要去趙國公領(lǐng)。當(dāng)時他小露了一手算賬的本事,再加之他一筆字寫的非常好,因此當(dāng)場就過關(guān)了。
本以為李家的讀書人招募也挺簡單的,想不到,昨天又接通知,說他還得參加一場考試。之前只算是初選通過,他還得參加考試,復(fù)試通過之后,還得擇優(yōu)錄取。
少年笑笑,“我倒很想知道他們的考試是什么樣的,走,去瞧瞧?!?
“公子,咱們出來也時間不短了,不如先回去?!?
“天還早著呢?!?
幾個中年文士互相看了一眼,有些為難的道,“李家考場人非常多,魚龍混雜的,咱們還是不要過去了吧?”
“人多怕什么,這可是襄陽城,天子腳下!”少年不以為意道。
“太子殿下。”
“出來前就說過,叫我公子,莫泄露身份?!?
“是,公子?!?
“走吧,去看看,你們也不用擔(dān)驚受怕的,我身邊明里暗里這么多的侍衛(wèi)高手,在這襄陽城里,還真能出事不成?再說了,李家的考場,又豈會亂?我老師家的做派,我比你們清楚,絕不可能出現(xiàn)混亂的?!?
這少年,卻正是大唐的太子殿下李承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