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级片α片黄片在线看_日韩免费无码人妻一区_美乳丰满在线视频_国产精品天天看天天狠2020

繁體版 簡體版
心花小說網(wǎng) > 唐朝好地主 > 第865章 能當(dāng)錘子用

第865章 能當(dāng)錘子用

小小一根火繩,卻是大唐軍方的戰(zhàn)略物資,制作方法極為極密,工藝配方是國家機密。

這個制作工藝當(dāng)然是李超拿出來的,然后獻給朝廷。李世民還特別下了一道圣旨進行褒獎,還賞了李超五百貫錢。

在歷史上,火繩可是還得數(shù)百年之后才出現(xiàn)的。

不過其實,這東西也不難。就是把幾股麻搓成繩,然后用醋煮過或浸以助燃物的溶液之后再烘干。

這種火繩制成后,燃燒的時候便是陰燃,燃的極慢,不過點起來也難。正是因為有了這種火繩,后來才有了火繩槍。

在此之前,是直接拿燒紅鐵絲或者木炭去點火門里的火藥的。

而現(xiàn)在李超有火繩也有導(dǎo)火索,當(dāng)然不需要再那么麻煩了。

坐在船上,一路順江而下,偶爾也上岸休整,補充糧草等。李超這些天,就天天在船上研究他的火門槍,或者說是火繩槍。

歷史上,火門槍最初發(fā)明的時候都極大,得兩個操作。后來,有人把火繩槍改改的更短小,并且在槍身上掛上了繩子,這樣一來,作戰(zhàn)的時候,士兵可以把槍掛在脖子上,然后左手持槍瞄準(zhǔn),右手點火。

船上就有隨軍的鐵匠,這些人本來是修補鎧甲和兵器的,李超把他們叫來,向他們仔細(xì)的講解自己需要的東西。

槍管,刺刀。

還找來木匠,讓他們按自己的要求制作槍身。

歷史上的火門槍,其實就是一個棍子上套一截槍管。

這種直棍的槍身,持作起來很不方便,不利于瞄準(zhǔn)。李超干脆也來個拿來主義,把本來七八尺長的長槍,改成只有三尺。

其實這個長度,都是遠(yuǎn)超后世的步槍了,畢竟多數(shù)步槍都只有不到三尺長。但李超考慮到這個時候,肯定還要近身博斗的,因此最后采用三尺長。

槍托也采用了那種步槍槍托形狀,還在槍管上加了準(zhǔn)星。

不過這槍經(jīng)不了后世的火繩槍,李超這槍槍管很短,因為槍管越長工藝越難,另外,李超這槍也沒有槍機,自然也就不能直接扳動扳機就帶著火繩點火。

說白了,還是火繩槍要求的工藝太高,制造難度和成本大。

也許以后李超會改進為火繩槍,但現(xiàn)在肯定還是只能先研究制造火門槍。另外,槍上還增加了背繩以及套筒刺刀。

工匠們手藝很精,他們不知道火槍的作用,但李超吩咐下來了,他們就按著打制。

一樣樣的按著圖紙尺寸手工打造。

因為是火門槍,槍管很短,因此倒不是后來的那些鳥銃槍管那么難打。明清時期的鳥銃,已經(jīng)是很先進的火繩槍。不但槍機的構(gòu)造多、復(fù)雜,而且槍管很長,槍管越長越難打造,為了保證不炸膛,得用鉆膛法鉆出槍膛來,十分緩慢,合格率也低。

但李超現(xiàn)在讓工匠們打造的槍管,只有很短一截,因此工藝上難度不大。

這樣的槍還有一個好處,就是對子彈也沒有太多要求,不比鳥銃,子彈得合槍管,一般一把槍得專門配個鉛彈模子,士兵自己拿鉛塊熔鑄鉛彈。等到了后來線膛槍的時候,子彈就要求更嚴(yán)了。

而現(xiàn)在,鐵砂、石子什么的都能用,填充進去就行,不一定非得合槍管的子彈。

在鐵匠們的仔細(xì)研究打造下,尤其是有李超這個設(shè)計師給他們指點關(guān)鍵之處,火門槍制造的很順利。

長城七號,是第七把試驗品,也是目前最符合李超心意的一把槍。

外觀上,幾乎和明朝時的火繩槍一樣了,有準(zhǔn)星有照門,有可以抵肩射擊的槍托,還有利于瞄準(zhǔn)的槍身。

只不過,這把槍沒有槍機部份,這把槍上有火門,里面裝有火藥,射擊時需要先手持火繩點燃火門里的火藥,然后引燃槍膛里的火藥,將槍膛里的子彈發(fā)射出去。

其實要加一個槍機,也并不是有那么的難。

長城六號,就是一把有槍機的火繩槍。那把槍,工匠們按李超的圖紙,在槍托的外則開了一個凹槽,槽內(nèi)裝有一根蛇形桿,桿的一端固定,另一端構(gòu)成扳機,可以旋轉(zhuǎn),并有一個夾子能夾住火繩。

槍管的后端有一個火藥盤,發(fā)射時,只要扣動扳機,機頭下壓,燃著的火繩便進入火藥盤,點燃火藥,將子彈射出。

不過在仔細(xì)的盤算過后,李超覺得長城六號加了槍機之后,射速確實能變快,但一把槍的制造成本和難度卻是直線上升。

最終,李超還是決定慢點來,火繩槍再快,可如果槍管跟不上,那其實射程了有限,指望著一把這樣的火繩槍就能成為戰(zhàn)場主力,是不現(xiàn)實的。

減去槍機這部分,也不用引火索,而是直接手持火繩去點燃火門里的火藥,李超覺得簡單了許多,尤其是制造的時間、難度和成本,都是直線下降的。

戰(zhàn)爭史上,并不是那些威力越強的武器應(yīng)用越廣,相反,很多簡陋的武器地淘汰了那些強大的武器,就比如許多普通兵種,把一些強大的兵種給淘汰了一些。

南北朝時期盛行的甲騎具裝,最后卻被那些長矛兵給取代了。馬槊那種昂貴犀利的武器,也被木桿長槍取代了。

只因為性價比三個字。

許多兵種雖然不如那么厲害,但他們訓(xùn)練周期,裝備成本,補充速度等都更快。

一把好的馬槊得制作三年,花費昂貴,可一把木桿槍卻簡單的多,制一把馬槊的錢能制上百把木槍。養(yǎng)一個甲騎具裝,也許能養(yǎng)一百個長槍兵。

而一個重裝騎兵陣亡后,要補充卻非常困難,不但裝備貴重,而且需要的訓(xùn)練周期也更長,對于戰(zhàn)士和戰(zhàn)馬的要求都極高。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