尉遲恭一進來就用他那破鑼嗓子喊,“我們什么時候過遼河!”
李超正低著頭看著一份份的文書,既有抄沒高句麗人留下的,也有原來隋時官府留下的老戶籍檔案等。
不過這些東西太散亂了,沒有一個清晰明了的匯總,看的李超也是頭大,偏偏好多地方還是重復和矛盾的。
大軍進入柳城之后,東面一直到遼河西岸,便一鼓而下,如今遼西全境都已經(jīng)收復。
五萬唐收迅速收復遼西,過程順利的讓人都有些意外。
對于下一步,軍中各人也各有想法。
尉遲恭的想法,自然就是渡過遼河,趁現(xiàn)在河面還有冰,不用建浮橋就能過。最重要的是現(xiàn)在遼河東岸的高句麗人和遼西一樣,還來不及反應呢。趁這個時候,殺過去,殺他們個措手不及,屁滾尿流,把遼東給奪了。
李超起身,招呼著尉遲恭坐下。
“坐,喝點奶茶吧,剛泡的呢,還熱乎著?!?
李超原本是不太喜歡奶茶的,覺得這東西有點腥膻味。不過軍旅之中,奔波辛苦,奶茶比一般的茶更多營養(yǎng),倒是個補充體力的好東西。
尉遲恭一屁股坐下,一雙大眼瞪著李超。
“你還在等什么呢,眼下遼東的狗賊們反應不及,正是進軍的好時機?!?
李超笑笑,卻也不急。
打遼西,他很急。
可打遼東,他現(xiàn)在不急了。
不是他想急,而是急不來。
進了柳城,收復了遼西之后,李超在趙莊的那一腔怒火也慢慢平息下來,開始更理性的考慮問題。
他得出的結(jié)論,就是現(xiàn)在還不適合打遼東。
“我打算先讓將士們休整一下?!?
“休整?休整什么,拿下遼西,根本就沒費什么勁,大家都好好的,還休整什么?”
“老黑,我這樣喊你沒事吧?”李超給尉遲恭倒了杯奶茶,遞到他面前。
尉遲恭搖搖頭,“沒事,雖然你年紀比我兒子也大不了多少,可你是有本事的,達者為師,況且你官職爵位也比我高呢?!?
“老黑啊,其實我心里和你一樣,恨不得現(xiàn)在就率兵一路東征,破遼東,奪卑沙,一路踏破平壤,把榮留王給生擒了?!?
“但是?!?
“我們不能意氣用事,統(tǒng)兵打仗,這不是兒戲。這是軍國大事,我們得向朝廷負責,也得為我們麾下的幾萬將士負責?!?
“隋朝之時,前后四征高句麗,皆敗,你說為何?”
尉遲恭當年也是參加過征高句麗之戰(zhàn)的,對于這些往事很清楚。開皇十八年,隋文帝楊堅第一次征高句麗,派出了漢王楊諒為帥,以仆射高穎為長史,又以王世積為副帥。
發(fā)兵三十萬征高句麗。
這是第一次征遼,這次楊諒雖是主帥,但實際上是由宰相高穎指揮,王世積也是一位經(jīng)驗豐富的戰(zhàn)將。
三十萬大軍,兵力上也是非常豐富的。尤其是高穎,雖然是宰相,但他用兵籌劃方面非常厲害,每次以長史之名隨軍,實際上相當于總參謀長。他打過的大仗很多,事實上,當年隋朝兩個有名的宰相,高穎和楊素,都是那種出將入相的牛人。
可就是這樣的牛人,結(jié)果在遼東來了個大敗。史載,他們是夏季入遼,結(jié)果一進遼,就遇暴雨,接著是瘟疫,病死無數(shù),然后因雨毀路,糧草又跟不上。還沒跟高句麗人開打呢,就已經(jīng)損失了七成兵馬。
最后,這一次東征,無功而返。三十萬大軍,能活著回來的,只有兩三萬人。
這一次后,楊堅就不再提征遼了。
后來楊廣又三征遼東。
三次都是御駕親征,調(diào)集的東征兵馬更是驚人,大業(yè)七年到八年的第一次征遼,楊廣調(diào)動的戰(zhàn)兵、輔兵多達一百一十余萬,號稱史上發(fā)兵最多的一次戰(zhàn)役。
但結(jié)果楊廣指揮錯誤,導致這次東征失敗,不但遼東城沒奪下,派出進攻平壤的八路大軍三十萬人馬,輕敵冒進,被高句麗人大敗,幾乎全軍盡沒。
最后楊廣也不得不撤回。
大業(yè)九年,楊廣再次率領(lǐng)數(shù)十萬大軍親征。這一次,眼看就要成功之際,可楊素之子楊玄感,這個本來在后方黎陽負責糧餉的大臣,卻發(fā)動了叛亂,一路打到洛陽城下。
結(jié)果楊廣不得不放棄即將攻下的遼東城,匆匆回朝平亂。
平亂之后,大業(yè)十年,楊廣再次東征,可這次大隋已經(jīng)四處亂起,到處流民起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