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探春回到自己的院落秋爽齋時,心中依舊波瀾未平。
天上一輪才捧出,地下一輪未收完。
這兩句詩,如同一對精巧的錘子,反復敲擊著她的心房。
那份開闊的意境與舉重若輕的氣度,怎么看也不像是出自那個終日只知怨天尤人、鬼鬼祟祟的弟弟之手。
難道他真的轉了性子
還是說......
他一直在藏拙
這個念頭一旦生出,便如藤蔓般瘋長。
探春是個何等樣人
她才自精明志自高,最是欣賞有才干、有抱負之人。
若賈環(huán)真的脫胎換骨,于她而,未必不是一件好事。
至少,在與趙姨娘劃清界限的同時,能有一個上進的同胞兄弟,將來在府中也能多一分臂助。
今日恰逢海棠社的第二次雅集,因秋日菊花盛開,便以詠菊為題。
寶釵、黛玉、寶玉等人都已聚在院中,丫鬟們擺上了新摘的各色菊花,配著瓜果點心,一派風流景象。
探春看著眼前這熱鬧,心中卻鬼使神差地想起了小院中那個孤單的身影。
一個大膽的念頭涌上心頭。
她要親自試一試,看看賈環(huán)究竟是偶得佳句,還是真的胸有丘壑!
翠墨,她喚來自己的丫鬟,你去環(huán)三爺的院里,就說我說的,今日秋爽齋設菊社,請他過來共賞秋菊,同作幾句詩助興。
翠墨一愣,滿臉為難:姑娘,這......三爺他......怕是不合規(guī)矩吧況且,寶二爺和姑娘們都在,鳳奶奶也在......
我只請他來賞菊,又不是請他來做什么。他是我一母同胞的兄弟,如何就來不得
探春秀眉一豎,帶著不容置疑的威嚴,去便是了,有什么事,我一力承擔。
翠墨不敢再多,喏喏地去了。
秋爽齋內,正是一片歡聲笑語。
王熙鳳坐在上首,正拿著黛玉打趣:林妹妹,你瞧你這身子骨,比那秋風里的菊花瓣兒還單薄,可別作詩作得傷了神。
黛玉正欲反唇相譏,卻見翠墨領著一個人影走了進來。
眾人循聲望去,皆是一愣。
來人竟是賈環(huán)。
更讓人驚訝的是,今日的賈環(huán),與往日截然不同。
他換了一身半舊不新的青色直裰,雖然料子普通,但洗得干干凈凈,熨燙得平平整整。
頭發(fā)束得一絲不茍,一張臉也收拾得清爽利落。
整個人站在那里,雖然身形依舊瘦弱,但腰桿挺得筆直,那雙眼睛平靜無波,掃視全場時,竟沒有了平日的畏縮與怨毒。
一時間,院內的笑語聲都靜了下來。
呦,我當是誰呢。這不是環(huán)老三嗎
王熙鳳最先反應過來,丹鳳眼一挑,語帶譏諷,怎么著,聞著我們這兒的墨香,也想來湊個趣兒,學做斯文人了
賈寶玉更是直接皺起了眉頭,拿帕子在鼻子前扇了扇,仿佛聞到了什么濁氣,扭頭對身邊的襲人抱怨道:好端端的景致,怎么把他給招來了,真是晦氣。
賈環(huán)對這些尖酸刻薄之充耳不聞,他徑直走到探春面前,不卑不亢地躬身一禮:多謝三姐姐相邀。
探春心中暗自點頭,光是這份氣度,就已非吳下阿蒙。
她笑道:自家兄妹,何須多禮。今日詩社詠菊,你既然來了,便也作一首。李紈大嫂子做評判,最是公允的。
此一出,眾人更是嘩然。
他
迎春身邊的丫頭忍不住竊笑出聲,他認得全字兒嗎
惜春更是低頭擺弄著自己的衣角,一副事不關己的模樣。
唯有薛寶釵和林黛玉,反應與眾不同。
寶釵依舊是那副溫婉賢淑的樣子,但她的目光在賈環(huán)和探春之間轉了一圈,眼中閃過一絲深思。
她明白,探春絕不會無的放矢,今天這事,怕是有些看頭。
而林黛玉,則用那雙煙波籠罩的秋水眼,帶著審視和一絲天然的刻薄,上下打量著賈環(huán)。
她素來瞧不起賈環(huán)的為人,更鄙夷趙姨娘的粗鄙,在她看來,這等污濁環(huán)境里,斷然長不出什么好苗子。
李紈這位稻香老農有些為難,但見探春堅持,也不好駁了她的面子,只得溫和地說道:既如此,那便依三姑娘的意思。今日的題目是‘訪菊’,不拘體裁,只求意境。不知哪位先來
寶釵微微一笑,謙讓道:我才疏學淺,不過是拋磚引玉罷了。
說著,便吟了一首七律:抱蕊凝香隱翠叢,東籬佳節(jié)待秋風。塵心洗盡歸恬淡,物性宜然入畫中。不與群芳爭艷色,偏隨高士傲西風。世人若解其中味,何必當初怨落紅。
這首詩中正平和,雍容大度-->>,盡顯她大家閨秀的風范,暗含勸誡之意,眾人聽了皆點頭稱贊。
接著便是黛玉。
她本就多愁善感,見了這秋菊,更是觸動心腸,一首五絕句信口拈來:孤標傲世偕誰隱,一樣花開為底遲圃露庭霜何足懼,此生原是耐寒枝。
詩中自比,風骨畢現,清高孤傲之氣撲面而來,聽得寶玉連聲叫好,直道:還是林妹妹的詩有性靈!
接下來,迎春、惜春等人也勉強湊了幾句,終究是才思有限,不過是應景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