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硯是赴京趕考的舉子,若真死在京城,順天府必要查上一查。要是萬一查到點什么,豈不是麻煩?
若是高家如此出手,楊夫子或許不奇怪。若說此等行徑乃是首輔的手筆,楊夫子是萬萬不肯信的。
能把持朝政多年,徐首輔哪里是如此手段低劣之人?
可除了首輔,還能有誰要動陳硯?
“我只能想到如今鬧得沸沸揚揚的科舉舞弊。”
楊夫子繼續(xù)道:“只有科舉舞弊案才會如此急迫想要你的性命,你又參與了此科會試,或被牽扯其中而不自知。上午聽你與李景明等人所,就知你我二人想到一處去了?!?
陳硯應道:“學生正有此猜想?!?
自從科舉舞弊案爆發(fā)后,陳硯心里就一直懸著,直到昨晚的事發(fā)生了,一切總算是通了。
他就說高家怎么會在徐門如此沒有分量,竟輕易放過了他。
原來只是事情還未進展到他身上,這不就來了。
往好處想,他還是有點能耐,竟能卷入如此大案中。
科舉舞弊,無非是找人替考、自已藏匿小炒、買通官員透題和替換他人考卷。
前面幾種都與他無關,唯有最后一種,方才會將他這個不相干的小小舉人牽扯其中。
再往深處一想,也就只有自已的考卷被替換成劉閣老之子劉定之的考卷,方才能挑撥劉閣老殺他。
若焦志行發(fā)覺此案后提早透給劉守仁,劉守仁為了脫身找人殺死陳硯,劉守仁和劉定之就可脫身。
從此,劉守仁就有大把柄捏在焦志行手里,兩人之間的聯(lián)盟就是堅不可摧。
這是極符合清流一派利益的,兩人極有可能這般干。
待到放榜,陳硯身死之后,徐鴻漸再讓人揭發(fā)此事,就能將劉守仁和焦志行一網(wǎng)打盡。
他雖不知焦志行具體是如何發(fā)覺,也能猜到肯定是徐鴻漸露了什么破綻給焦志行。
即便焦志行不敢擔責,將此事上報給天子也不打緊。
只要殺死陳硯,就可將此案牢牢按在劉定之身上,劉守仁至少是個丟官的下場,清流一派的勢力照樣會大大削弱。
沒了劉守仁,憑焦志行一人又如何能抵抗首輔的權勢?
無論焦志行選哪種,陳硯都要死。
哪怕陳硯活下來去報官,矛頭也是直指劉守仁,陳硯就成了首輔徐鴻漸刺向劉守仁的刀。
而陳硯這般做,就是徹底站在清流對立面,往后再無合作可能。
無論如何選,終究是被徐鴻漸做了筏子。
同時得罪兩方勢力,陳硯往后便是舉步維艱,稍有不慎就掉了性命。
如今已經(jīng)事發(fā),劉守仁根本沒有必要再殺他。
所以陳硯推測,真正對他動手的是徐門。
可這一切都只是他的推測,沒有絲毫證據(jù),即便報官也只能報有賊人要殺他。
而這一切終究會盡數(shù)算到劉守仁頭上。
他一個小小的舉人,即便將自已所思所想公布于眾也無濟于事。
誰會信他?
無憑無據(jù),他憑什么誣陷首輔大人?
他一個小小的舉子,有什么資格讓首輔大人費盡心機對付。
一切只是他的臆想罷了。
到時還會有一個誣告之罪落到他頭上。
_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