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在玩外交的都是厚臉皮的人,林長明和伍廷芳一陣瞎扯后就是把這個話題繞了過去,不過也就不再糾纏那些什么協(xié)商更改海關稅率了。
對于收回海關稅和協(xié)商更改海關稅率陳敬云之前就沒抱有希望,在自己沒有展現(xiàn)出足夠的實力之前是不可能輕易的拿回來的,要知道日`本明治維新數(shù)十年后,歷盡甲午、日俄戰(zhàn)爭的勝利后到現(xiàn)在都沒能完全收回關稅自主權,在1911年后雖然以國定關稅為主,但是協(xié)定關稅依然還存在。
現(xiàn)在陳敬云想要的很簡單,那就是要求獲得東南各省的海關稅之剩余部分,也就是關余!辛亥后關稅都被存進了外國銀行中,由設立在上海的各國銀行團所掌控,用來確保已經(jīng)陷入軍閥混戰(zhàn)的中國繼續(xù)償還各種外債和賠款,而剩余部分才會轉交給中國。
由于辛亥后,不管是孫文的南京臨時政府還是袁世凱的北洋政府,還是說剛成立兩個月的陳敬云大元帥府,都沒有得到各國的正式外交承認,從國際外交關系上而,滿清政權消亡以后,從去年到現(xiàn)在中國都沒有一個被各國所公開承認的合法中央政府。
原本根據(jù)英國等國支持袁世凱來看,應該是會承認袁世凱為中國唯一之合法政府的,但是基于一系列的外交顧慮和利益考量,各國都遲遲沒有正式承認袁世凱政府。而美國方面因為是支持陳敬云的,更不可能承認袁世凱政權的。
基于此,銀行團在支付關余的時候就是遇上了麻煩,而各國也是把關余當成了外交談判手段,去年的關余就是和袁世凱談判了數(shù)次后才達成了交付協(xié)議,不過那時候陳敬云還沒有另外成立政府,并且還是公開承認北洋政府,所以也就沒反對。
然而兩個月前陳敬云成立了大元帥府后,已經(jīng)是和北洋分道揚鑣,所以這東南各省的關余他是無論如何都不會讓洋人送到袁世凱手上去的。
歷盡兩個月的商談,陳敬云也是或明或暗表示了強硬以及威脅后,各國才總算是就關余一事進行商談,這也就有了今天的會議。
會議進行了小一個小時后,雙方才是談及了關余事務,陳敬云等人自然是毫不客氣的提出了要求銀行團把東南各省的的關余轉交給大元帥府。
而銀行團則是拿出了各種理由來推遲,比如大元帥府并不是中國的合法政府,甚至都不是一個正常的政府,并且拿出了當初黃興成立的大元帥府為例子,說這個大元帥府只是成立政府前的過渡機構沒有權利和銀行團商談關余問題。
為此陳敬云等人也是針鋒相對,而為了拿到關余也做出了極大的讓步,承諾保證各國之在南方各省的商業(yè)利益,并且保證在經(jīng)濟開發(fā)區(qū)內(nèi)對各國商人同等對待。
另外陳敬云當天也再一次重申,轉交的關余絕不會用于戰(zhàn)爭用途,會用于改善教育、民生方面。而這一點也是英國最為擔心的,要知道一年的關余可不少,陳敬云要是拿了這筆錢去擴軍的話,袁世凱的壓力就會變得大很多。
在各方吵吵鬧鬧三個小時之后,會議就是停了下來,陳敬云也是不在和這些職業(yè)外交家們磨嘴皮子了,而是先離去,剩下的自然有林成名和伍廷芳這些外交部的人和那些洋人去談,根據(jù)陳敬云的估計,那完全的,一次性的拿到所有關余是困難的,但是慢慢來,拿不到全部哪怕是那一部分也好。
只要錢到手了才是真的,至于錢到手后不用于軍事的承諾只是表面承諾而已,這些事情是有很多變通方法的,比如這些錢都用于教育以及民生以及其他民政事務的話,相對的大元帥府本身就不用拿出其他的財政收入投入其中,而是可以用在軍事方面了。
陳敬云離開了外交部后,心里想著剛才那些外交官們說的什么大元帥府名不正不順的事情,這仔細一想也知道是自己疏忽了,當初重開國會之后并沒有成立傳統(tǒng)的政府,而是成立了一個不倫不類的大元帥府,這主要就是為了避免國會的牽制,也避免那些什么公開選舉,畢竟要成立政府的話就要選取總統(tǒng),內(nèi)閣總理等等對于這些陳敬云實在是沒什么精力去弄。
但是大元帥府這個過渡機構存在也有兩個月了,不敢國民軍的內(nèi)部人士還是普通國人都在期待著南方正式成立政府,而不是大元帥府這樣名不正不順的機構。
不就是一個政府嘛,那么自己建一個就是了!陳敬云從外交部走回大元帥府的路上就已經(jīng)是把這事給決定了下來,一回到自己的辦公室,就是找來了錢翰朗、然后還有鄭祖蔭、岑春煊、安華林等一群高級官員,然后說:“你們暫時放下其他的事情,先給我弄一部憲法出來!”
_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