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老夫子說道:“皇子殷邈曾經(jīng)夢游仙宮,遇見一位自稱仙君的‘施舟人’,在那之后,皇帝殷績暗中研習山上秘法,試圖占據(jù)殷邈肉身,追求百年數(shù)百年,長久擔任大綬皇帝。大學士蔡玉繕走扶龍一脈,在這期間出力不小,這位仙人的年譜、交游詳情。最早大綬與鬼物‘蜆’的接觸,何時何地何人,你們都要一一盤查清楚?!?
“大驪王朝已經(jīng)與你們大綬正式宣戰(zhàn),相信很快就會收到國書。蠻荒戰(zhàn)場那邊,你們兩國邊軍挨得近,大驪鐵騎應該已經(jīng)得到通知,只等這邊的結(jié)果……經(jīng)過寶瓶洲一役,都說大驪鐵騎甲天下,就數(shù)你們大綬朝最不相信,他媽的六十萬大綬邊軍,一旦交戰(zhàn),還能活下幾萬兵馬,你們這些官老爺好奇不好奇?”
聽到此事,大綬朝國之砥柱的文武重臣俱是神色劇變,若說先帝殷績“謀逆”,皇帝試圖長生,那是大綬殷氏,與管著所有皇帝君主的中土文廟,興許還能用一個心照不宣的家丑不可外揚,含糊過去,退一步說,即便文廟的處置結(jié)果是外寬內(nèi)嚴,在本朝大功干戈,難道還要換個國姓?
退一萬步說,大綬王朝當真換了姓氏,不還是需要他們這些干練老道的文官武將?
畢竟誰坐江山,都需要官員治國。
但是大綬朝趕赴蠻荒戰(zhàn)場的六十萬邊軍當中,有相當一部分擔任中層官員的年輕世族子弟,是積攢履歷、“鍍金”去的,他們跟屋內(nèi)諸位,沾親帶故,彎來繞去,總能攀上關系。打那蠻荒妖族,不管戰(zhàn)場走勢的好壞,他們都可以躲在后邊??梢坏┡c大驪開戰(zhàn),殺誰不是殺?更甚者,徹底放開手腳的大驪邊軍,殺的就是這撥動動嘴皮子、積攢戰(zhàn)功的權(quán)貴子弟。
據(jù)說寶瓶洲中部戰(zhàn)役落幕之后,大驪邊軍曾筑京觀十六座于大瀆兩岸,尸首被擱在京觀頂部的,傳都是蠻荒宗門、大族出身。
一位職掌兵部的殷氏老人作揖懇求道:“韓副教主,文廟一定要讓大驪宋氏保持克制,趕赴蠻荒的兩國邊軍皆是頭等精銳,一旦兩國啟釁,便是一場傷亡慘重的內(nèi)訌,只會貽誤浩然攻伐蠻荒的整體形勢,豈不是讓蠻荒妖族看笑話?!?
韓老夫子冷笑道:“大驪騎軍是精銳,我早就有數(shù)。至于大綬邊軍是不是精銳,等到打過了,自然一清二楚。”
一位容貌俊逸、極為年輕的文官,走出一步,作揖朗聲道:“韓副教主,容我斗膽一,先帝之過錯,大綬朝理當承擔,但是,如果任由大驪邊軍攻打大綬,中土文廟有不加約束、任由事態(tài)惡化的不仁之嫌,陣亡異鄉(xiāng)的兩國邊軍有白白枉死的無辜之嫌。所以下官懇請文廟既要問責于大綬朝,又要讓大驪宋氏不可沖動行事。”
韓老夫子問道:“在哪里當官?”
年輕文官說道:“東宮講讀,詹事府少詹事。”
韓老夫子轉(zhuǎn)頭望向太子殷宓,“是你一手提拔起來的親信?”
殷宓回答道:“是先帝極為欣賞的文學之才,寫得一手絕妙青詞。”
韓老夫子說道:“殷宓,立即讓此人去往蠻荒戰(zhàn)場,置身于大綬跟大驪鐵騎轄境接壤的第一線?!?
原本這輩子注定會在大綬朝廷青云直上的年輕文官呆立當場,被嚇得肝膽欲裂。
一位文廟副教主,總不至于故意拿話嚇唬他。
韓老夫子盯著此人,“成了大綬邊軍之一,如此才有資格跟我說這些漂亮話,大義道理?!?
“小子,到時候?qū)懶偶耐型廖膹R,不管是慷慨激昂的絕命書,還是為大綬邊軍仗義請命,我和文廟都信你是句句真心話?!?
“記得在信紙上邊糊上點鼻涕眼淚。青詞寫得好,不知能不能寫出幾篇文采斐然的邊塞詩。”
尚未而立之年、便已經(jīng)破格成為大綬中樞重臣之一的詹事府二把手,早已悔青了腸子。
一想到自己被丟到蠻荒沙場,兩國宣戰(zhàn),沖鋒陷陣的某位大驪鐵騎朝自己抽出亮晃晃的刀子,或是馬背上一槍當胸捅來,抑或是敵軍箭矢如雨潑灑下來……他此刻只是隨便想象類似畫面,便驚恐萬分,如墜冰窟。
韓老夫子不再理睬此人,開始發(fā)號施令,“殷宓,大綬朝由你配合文廟徹查此事,即刻起京城戒嚴,不允許任何飛劍傳信寄出,官員和修士不得外出,此外秘密通知五岳山君,欽天監(jiān),以及那幾尊高位江水正神,全力配合太子府,追究到底。但凡有任何的泄露,不管是大綬國律,還是殷氏家法,一律從重從嚴處罰。此外涉及調(diào)配大綬境內(nèi)所有山水神靈的密旨,我先鈐印一方文廟印章。”
殷宓點頭道:“就一個宗旨,在查明真相之前,接下來一切事宜,連我在內(nèi),大綬朝聽從文廟調(diào)遣?!?
其實屋內(nèi)眾人,心知肚明,大綬朝的太上皇,便是那位山頂?shù)闹性郎骄竽蕖?
在浩然天下,將京城建造在大岳山腳的王朝,大綬殷氏是獨一份的。
馬宣便是通過中岳這條升官圖路線,投身大綬邊軍,得以順利建功立業(yè),成為武將和疆臣第一人。
此外還有那位神龍見首不見尾的大綬朝國師,劉繞已經(jīng)閉關將近百年光陰,以至于許多百姓都不知本朝還有國師。
就在此時,屋門口那邊走出一個眉心有痣的白衣少年,笑嘻嘻道:“韓教主,不如讓我來給太子殿下打打下手,查漏補缺?”
韓老夫子思量片刻,點點頭,“如此最好,我也擔心自己帶來的那撥君子賢人,繞不過屋內(nèi)這幫官油子的八百個心眼子?!?
馬宣心中大怒,腹誹不已,這廝同樣喊你韓教主,怎么不罵他一個他媽的?
崔東山唉了一聲,埋怨道:“人跟人不一樣的,有人吃飯,有人吃屎,張嘴說話,味道能一樣?”
馬宣也吃不準此人的身份,將其誤認為中土文廟的某位正人君子,不過這話說的,不正啊。
韓老夫子也不愿多看大綬官員半眼,帶著崔東山先行離開屋子,按規(guī)矩走流程,隨便叮囑幾句。
崔東山剛剛轉(zhuǎn)身,突然后仰,探出一個腦袋,笑瞇瞇道:“儲君兄,在其位謀其政,僥幸撞大運,早早當上了皇帝,就要正本清源吶,一潭渾水里邊做花樣,除了渾水更渾,濁者更濁,還能有第二種結(jié)果嗎?我看沒有,是也不是?”
殷宓拱手道:“受教。”
崔東山雙手插袖,輕聲道:“稍后可能動靜不小,文廟這邊可別小題大做?!?
韓老夫子也沒計較話里邊的自相矛盾,笑問道:“怎么個動靜不???”
崔東山抬手抱住后腦勺,說道:“看情況吧。”
京城郊外的一處僻靜山谷,便是大綬朝國師道場所在,只是設置了幾層高明的障眼法,游山玩水的凡俗路過便會自行繞道。
一場濯枝雨后,陣陣黃雀風里,有座二進院落的小宅子坐落此地,青瓦白墻,山家風物。
屋前大槐老而禿,干大如斗,枝葉稀疏,屋后一老桂,樹蔭濃茂,夏日炎炎避暑于此,可以坐客三四十席。
一群被山上修士譽為照夜清的神異螢火蟲,它們集聚攢簇在那棵光禿禿的老槐樹上,熠熠生輝,宛如一支黃金色的巨大宵燭。
仙家氣派。
負責來此做客的姜尚真使用了一張破障符,開了門,步入其中。
屋前空地,大小兩張木椅子,坐著老人和少女。
老人正在那邊吹噓好漢當年如何勇,“師父不好虛名,最喜清凈,厭了紅塵,換成百年前,就你這小妮子,還想拜我為師?想要與我攀關系的年輕俊彥,修道天才,能從中岳的山腳牌坊一直排到山頂?shù)挠裣鰧m?!?
老人見那少女滿臉不信,只得多余解釋一句,“別看師父不像個高人,這就叫包子有肉,不在褶兒上?!?
少女至今還不曉得此地是哪里,師父到底是誰,她是去年末被家族丟到這邊來的,修道資質(zhì)尚可,跟師父拌嘴更是強項,“驢糞蛋表面光?!?
老人便是大綬國師劉繞,道力深厚,廟堂里邊蔡玉繕之流的所謂仙人,對上他,不夠看。
劉繞瞥了眼抖摟了一手上乘破障符的客人,很面生,笑問道:“何方神圣,到此一游,有失遠迎?!?
姜尚真在別家道場之內(nèi)閑庭信步,笑道:“晚生名叫周肥,道號崩了真君。見過大綬國師。”
劉繞撫掌贊嘆道:“好道號!”
中岳山巔,一處禁忌重重的山水秘境,有位意態(tài)慵懶的宮妝女子,憑欄而立,手拿一把素面紈扇,她伸手一抓,好像便將那天邊一輪明月“取下”,在被她“繡”在了絲帛之上,變作一只白玉盤,再從劉繞道場屋后那邊“移”來了一棵老桂樹,種在了明月下邊,她又從北岳地界移景來了五座翠綠山峰,排列在一起,在那紈扇上邊,宛如一件袖珍可愛的青瓷筆架……
一個邋遢漢子斜靠欄桿,一腳腳尖點地,激賞不已,“不曾想世間還有這種‘百寶嵌’的手段,真是織女再世?!?
中岳女子山君,大綬殷氏的祖師,殷霓頭也不抬,譏笑道:“說得跟見過織女似的?!?
不曾想那漢子厚顏無恥到了一個境界,竟是點頭道:“見過啊,別說織造手段,她模樣都跟你有七八分相似?!?
殷霓抬起頭,面帶微笑,用極醇正的中土雅、且極粗鄙的內(nèi)容,罵了一句漢子,反正跟他的祖宗十八代有關系。
漢子不怒反笑,一拍掌,“說話也像!”
山海宗,熱鬧過后,便是冷清。
風景總是這般風景,就是今兒海浪大了點,跟老龍王吹胡子似的,惹來天風吹波,下了雨。
就在小姑娘撐花想要打道回府的時候,納蘭先秀卻讓她稍等片刻,小姑娘疑惑道:“等誰?”
納蘭先秀說道:“最好等得到。如果等不到,也是無可奈何?!?
按照她的估算,極大可能,撐花會先回去,自己則需要等到子時。
小姑娘也沒追問是在等誰。
就在納蘭先秀估算過一炷香功夫已到,幽幽嘆息一聲,她收起了煙桿,就要讓撐花回去休息……
一道青衫身影憑空現(xiàn)身,略顯狼狽,搖來晃去,站不穩(wěn)。
小姑娘定睛一瞧,呵,半個熟人吶。
她單手撐傘,單手叉腰,瞪大眼睛問道:“怎么又是你,怎么又不打招呼就偷摸過來?走山門正道,很難么?會崴腳?。俊?
再次被逮了個正著的青衫客,神色有些尷尬,一時間也不知如何解釋,上次是被禮圣丟到這邊,這次卻是自己選址山海宗。
小姑娘斜眼看他,暗戳戳問了一句,“這位神出鬼沒的外鄉(xiāng)客人,如今認不認得阿良啊?”
陳平安無奈道:“其實是認得的,還是很要好的朋友。上次是我說謊了?!?
小姑娘眼睛一亮,試探性問道:“既然認得阿良,那你肯定認得那頭繡虎嘍?就是寶瓶洲大驪王朝的國師,崔瀺!”
她要替飛翠姐姐討要一個公道。
那男人眨了眨眼睛,答非所問,“我就是大驪王朝的國師啊?!?
小姑娘愣在當場,覺得自己的腦子有點不夠用了哈。
如果對方是大驪人氏,那豈不是家鄉(xiāng)人?還是大驪國師?縣官不如現(xiàn)管,她還有個小窩就在大驪國境內(nèi)的一處山野呢。
納蘭先秀忍住笑,斂了斂心緒,這位山海宗的開山祖師,破天荒與外人施了個萬福,“學道人納蘭先秀,謝過陳先生?!?
陳平安拱手還禮之后,趕緊禮敬三炷香,匆匆忙忙離開山海宗。
大雨不長久,收起雨傘,小姑娘撐花心滿意足,自顧自點頭,揉了揉眼睛,抹了把臉,她自自語一句。
“這位大驪國師,好巧也姓陳,瞧著模樣還算周正,氣度蠻好,就是膽子太小,哈哈,被我嚇跑了?!?
其實聰明的小姑娘猜到嘍,他就是那個長長久久住在秀秀姐姐心里的人。他模樣也不俊啊,她為何喜歡呢。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