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洼的村落瞬間淹沒。
但洪水也會在那里,流入其它支流,最后匯入大海。
昆山一樣能恢復到平日里的樣子。
洪水滔天,如虎嘯龍吟。
王陽明遠眺洪流洶涌,心中輕松了許多。
他在謀劃下一步該怎么做。
有了水泥,很多事情就好做了。
“這些水泥,將會改變我大明所有的營造建筑……,監(jiān)國必將青史留名?!?
王陽明沉聲呢喃。
想得更遠。
更加佩服起殿下來。
京師。
紫禁城的奉天殿。
今日的朝廷又恢復了往日的熱鬧。
甚至每個官員都在爭執(zhí)不休。
大家都在吵,但是這一次不是黨同伐異的爭論,也不是怒指監(jiān)國的咒罵和抗議。
此刻的諸位大臣們,都在爭論的是:
——關于江南水災的大小事宜。
連兵部禮部,都能跳出來參一腳。
似乎,人人都在為國做事,人人都在為國盡忠。
吵了一會兒,兵部似乎覺得江南水災上自己作用不大,所以兵部尚書就轉(zhuǎn)了個腦子,提到前線的陛下要朝廷擴大新火器的生產(chǎn),要朝廷再火速支援一批新型火器上去。
甚至連大炮所需的炮彈,都要求先運一批過去。
炮彈都不夠用了?
前線這么激烈的嗎?
其實不用朱棣發(fā)函回來催。
朱瞻墡一直是在讓火器司趕制的。
人家火器司的匠人們,恨不得銼刀都銼到冒火星子了。
那是連夜的干呀!
干到了,連自家兒子都喊來幫忙。
連他們在民間的一些同門師兄弟們,都被引薦到了火器司來做工。
當然,他們的薪水月俸也是節(jié)節(jié)升高。
這段特殊時間,已經(jīng)給他們開到了一月二十兩。
乖乖,四品以下官員的月俸,都沒有他們高!
根據(jù)永樂十九年開始推行的“米鈔兼支”,一個三四品的官員,大概每個月的實際收入也就二十兩。
當然,如果根據(jù)《明會典》的規(guī)定,他們原應月收俸祿是八十四兩。
可誰讓“米鈔兼支”了呢!
不過,因為經(jīng)過了朱瞻墡的改革,還有提高了一波官員的福利待遇,還轉(zhuǎn)而發(fā)放現(xiàn)銀后,
——官員們的日子確實是好了許多!
其實朱瞻墡之前已經(jīng)送了一批新的火器過去了。
誰知道這一位皇爺爺,
大明第一巴圖魯,
那還是不斷催促:
——不夠!
——炮彈不夠,鉛彈也不夠,反正就是不夠。
——再多做點,火速送來。
朱瞻墡那是一陣面部抽搐!
我說,皇爺爺,你真的只是打個漠北?
你這是要連整個蒙古都打下來吧?
不知道的,還以為你要打到歐洲去呢!
朱瞻墡覺得皇爺爺?shù)奈缚?,那就是自己一口又一口地喂大的?
這已經(jīng)不是樂不思蜀了,
完全是徹底瘋狂!
想想,歷史上的朱棣,都不是一個胃口容易滿足的人。
現(xiàn)在更加不可能了……
朱瞻墡只能是讓火器司抓緊制造,然后讓主管的官員也多去民間招攬匠人。
一批新火器,連夜趕制了出來,
趁熱,朱瞻墡又抓緊派人送到前線去。
都是剛出爐的佛朗機炮和布朗貝斯步槍。
還有十幾箱的炮彈和鉛彈。
此時,
瀚海以北。
朱棣正打算直取阿魯臺部。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