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問題,其實很多普通百姓都也有此問,只是沒機會能向李超提而已。
在南陽襄陽盆地里,真正的形勝之地,當然就是首選襄陽,那是兵家必爭之地,自春秋戰(zhàn)國時起就是中國古代的軍事重鎮(zhèn)。
襄陽地處武當山、荊山、伏牛山和桐柏山的環(huán)繞之中,北部與南陽盆地相通,相部則隔漢水和攀城相望,山水相間的地理格局,和相對閉塞的區(qū)域環(huán)境讓這里易守難攻。
有一句話說,湖廣之形勝,究竟是在武昌還是襄陽或者是荊州,然后說以天下而,重在襄陽。
襄陽在三國時期,更是魏蜀吳三國激烈爭奪之地。南北朝時期,襄陽也始終是南朝對抗北族的戰(zhàn)略據(jù)點。
后來的宋元之時,這里更是抗擊金元南下的堅固陣地,是南宋的國門。
襄陽的重要性,尤其是體現(xiàn)在南北分裂的情況下,那就是核心要點,誰能爭到,就就能占據(jù)全盤的主動。
不過襄陽的軍事重要性一直沒有變過,但選都城,并不是要選那種最堅固險要之處。
這就好比,關中最險的地方應當是潼關等四塞,中原最險要的地方也應當是虎牢關這些地方,但立都關中,選址都在關中的平原中心長安地帶,立都中原,都城也是在洛陽地區(qū)。
都城不僅僅要考慮軍事安全,還要考慮更多。
首先一個就是得地方大,京城占地面積大,得能容納數(shù)十萬人。其二就是得交通方便,水陸都得方便,還得四通八達,再次,就是周邊得田地多灌溉便利,這樣才能養(yǎng)的起京城的眾多人口。
正是由于這些要求,襄陽這座軍事要塞,才不適合做為都城。襄陽,更適合做漢京城的外圍堡壘要塞。
襄陽處于南陽襄陽兩個盆地中間,地方其實很狹窄,城池邊上缺乏建造更大都城的潛力。遠不如選在南陽盆地的中間鄧州,那里平原更大,處于盆地中心,四周山河環(huán)繞保護。
做為都城,各方面條件都更適合,遠勝襄陽。
襄陽城雖沒被選為漢京地址,但卻一直都是山南的中心。李超的山南東道大都督衙門和山南東道宣撫使、觀察使、轉(zhuǎn)運使、鹽鐵使、屯田使衙門,也都設在襄陽城中。
太陽已經(jīng)升的很高,秋老虎還是很厲害的。
雖是八月桂花飄香的季節(jié),可中午的日頭依然還挺毒,一大群官員站在襄陽碼頭等候著李閻王的到來。
以前就有人稱李超為閻王,只是這個稱呼后人沒有人再提起。
可這次李超在商州殺了十三個人,于是他這個李閻王的外號,再次響亮了起來。
對于李超的到來,襄陽上下,都有幾分惴惴不安!
今天在醫(yī)院呆了快一天,加上人又感冒還沒好,碼字的時候好困,不在狀態(tài),唯一能高興點的是我父親身體好多了,現(xiàn)在都已經(jīng)能站住了,雖然只能站一會,還不能走,可已經(jīng)非常不錯了。看來有希望回家過年,心里輕松不少。我先去睡會,若一會能好點,就再碼字。要不,就明天再碼了,謝謝大家。
順便說聲,十二點后就是雙倍月票了,有月票的幫忙投下(未完待續(xù)。)
_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