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是大唐人,你對陛下也不夠了解,當今天子是難得的明君,你說的那些,不會發(fā)生的?!?
青鸞見李超的樣子,半信半疑,卻也知道,這個男人不會隨自己去大金川的。只是,回想起兩年前,她可是親自參與了他策劃的那場宮變,李世民可是一個宮變篡位的皇帝,軟禁父親,幽困兄弟,這樣的皇帝,真的會是一個明君嗎?
“陛下雄心萬丈,要做千古一帝,他要做的事情還有許多許多,我是他的好幫手?!崩畛χ?。
李超撫著她柔順的長發(fā)。
“吐蕃人越來越猖狂了,是時候給他們一些教訓了?!?
李超兩年前在隴右的時候,打服了吐谷渾,迫吐谷渾和議。又將東女、白蘭、白狼等諸藩,勸說內(nèi)附大唐,西南安穩(wěn),李超又開通了西南絲茶商路,通往天竺大陸。
當時吐蕃雖然沒有內(nèi)附大唐,但也是與大唐達成友好協(xié)議的,他們向大唐稱臣進貢,算是大唐的藩屬國。
可如今才過兩年,吐蕃卻已經(jīng)開始四處出擊,甚至把戰(zhàn)爭威脅到了如東女等大唐的屬國上。要知道,東女國等國,現(xiàn)在名義上其實已經(jīng)是大唐的疆土,他們是大唐的羈糜州,那些國王酋長,是大唐的諸侯刺史們。
朝廷對于吐蕃人的這些舉動,不太以為意,畢竟東女國在他們眼里,不過是羈糜州,實際上就是鞭長莫及的化外之地而已,他們打就讓他們打。
但李超不同。
他一直盯著吐蕃,也一直防范著吐蕃,因為他知道,吐蕃是大唐一生之勁敵啊。歷史上,大唐跟吐蕃超過十萬人規(guī)模的戰(zhàn)爭,打了不知道多少次,而且居然還是輸多敗少,甚至一度連京城長安都被吐蕃人攻破。
可以說,終唐一朝,吐蕃才是唐朝最大的外敵,連突厥這樣的草原部族,也只是初唐時的一個外敵而已,威脅大唐的時間都不到百年。
可李超跟李世民說過多次,李世民都不太以為意,或者說眼下突厥等威脅最實在,連個吐谷渾的威脅都比吐蕃近的多。
朝廷不重視吐蕃,李超卻得重視。
現(xiàn)在時常有吐蕃人攔截商路上的漢商隊伍,向他們敲詐。據(jù)說吐蕃開始改革,不少地方有效仿大唐的意思。
他們建立千戶、萬戶等制度,搞起了全民皆兵。
軍隊數(shù)量大增。
吐蕃不但和那些羌唐小國打,還跟吐谷渾搞起了摩擦。吐蕃向外擴張,不可避免的跟吐谷渾相碰撞。
在之前李超跟吐谷渾的戰(zhàn)爭里,吐蕃人看透了吐谷渾人的虛實,從敬畏變成了不屑。他們屢屢主動挑釁吐谷渾,制造摩擦,雖然還沒有變成大的戰(zhàn)爭,但邊境沖突不斷。
李超知道這些,覺得可以利用。
既然皇帝和朝廷沒有打算現(xiàn)在去管管吐蕃,那就以夷制夷吧。
讓吐谷渾和吐蕃開戰(zhàn),然后讓東女國和白狼國等這些大唐西南的狗腿子們觀戰(zhàn),隨時摻一腳。
李超不希望吐蕃大勝,也不希望吐谷渾大勝,他的想法,就是讓這兩國打,僵持,打不出結(jié)果,讓他們打的兩敗俱傷。
誰要是快打輸了,大唐就過來調(diào)停一下,然后跟弱的那一方,搞點貿(mào)易,高價賣他們點軍火,再讓他們休整點時間,然后讓他們繼續(xù)打。
實在打不過了,還可以派出東女國等組成的聯(lián)軍,去調(diào)停支援一下??傊?,就是不讓吐蕃或者吐谷渾人安身自在,更不能讓他們肆無忌憚的壯大。
“你們東女國要的軍械,我都給你們批了,而且可以增加一些數(shù)量。至于貨款,我們優(yōu)先收取奴隸,一個吐蕃奴隸相當于三個普通的獠人奴隸,一個吐谷渾奴隸相當于兩個獠人奴隸。其次收金和銀?!?
“用金銀購買軍械,數(shù)量有限制,但如果以吐蕃奴隸和吐谷渾奴隸來換購軍械,數(shù)量不限,你們能拿出多少奴隸來,我們就給你們多少軍械?!?
身為尚書令,又是太尉,還是皇帝第一寵臣,李超在李世民面前要些這個政策,還是沒有問題的。
“回頭我向陛下奏議建立大唐第十九個道,西康道。請陛下授你母親東女國王為西康道大都督,東女國、白狼羌等諸藩,組建一支聯(lián)合部隊。共同維護西康太平?!?
_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