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賈環(huán)那句君子之志,擲地有聲,回蕩在死寂的秋爽齋庭院中。
賈政聞,怒氣非但不消,反而更盛。
在他看來,這無異于巧令色,強詞奪理。
一個卑賤庶子,也配談君子之志
好一個君子之志!
賈政怒極反笑,向前逼近一步,指著賈環(huán)的鼻子罵道:‘我花開時百花殺’,此等語句,充滿戾氣,毫無仁恕之心,是為君子‘我若為青帝’,更是狂悖無君,妄圖僭越,是為君子你分明是心懷怨懟,將一己之私憤,托于詠物,還敢在此大放厥詞!
他這番話,引經(jīng)據(jù)典,聲色俱厲,將一頂怨望的大帽子死死扣在了賈環(huán)頭上。
在古代,這可是能毀掉一個讀書人前程的罪名。
王熙鳳見狀,立刻用帕子掩著嘴,眼中是藏不住的笑意,接口道:老爺說的是。這環(huán)哥兒,平日里就蔫聲蔫氣,心里指不定憋著什么壞水呢。如今作出這種詩來,可見是心術不正。依我說,就該好好管教,免得將來惹出更大的禍事,連累了整個府里。
她這話,看似規(guī)勸,實則是在火上澆油,恨不得賈政立刻就下令將賈環(huán)打個半死。
趙姨娘在外圍聽著,嚇得魂飛魄散,雙腿發(fā)軟,卻又不敢進來求情。
就在這千鈞一發(fā)之際,賈環(huán)非但沒有畏懼,反而再次躬身,深深一揖。
父親息怒。兒子斗膽,請為父親解詩。
他抬起頭,目光清澈,直視著賈政的眼睛,沒有絲毫閃躲。
‘颯颯西風滿院栽,蕊寒香冷蝶難來’。此句寫的是實景,亦是君子之困。君子立于世,不與俗同,正如秋菊生于西風,不與春花爭艷。其品格高潔,自然曲高和寡,難得知己,此為‘蝶難來’。
他的聲音不疾不徐,條理清晰,竟讓賈政的怒喝有了一瞬間的停滯。
賈環(huán)看在眼里,繼續(xù)說道:至于‘我花開時百花殺’,父親說兒子戾氣重,實是誤解了?!畾ⅰ?非殺伐之‘殺’。在古韻中,亦有減弱、壓倒之意。《左傳》有云:‘殺其萌’,意為止其萌芽。此處之‘殺’,是秋菊之風骨,一旦盛放,其凌霜傲骨之姿,自然蓋過了春夏百花之嫵媚。正如日出而星隱,非日之過,乃天道自然。君子學有所成,其德行光輝,自然會令宵小之輩黯然失色,此非不仁,而是激濁揚清!
這番話說得在場眾人都是一愣。
連向來只認歪理的王熙鳳,都一時找不到話來反駁。
林黛玉的美目中,異彩更盛。
她沒想到,賈環(huán)竟能將一句殺氣騰騰的詩,解出這般正大光明的道理來,這份辯才,這份急智,實在令人刮目相看。
薛寶釵則垂下眼簾,長長的睫毛掩蓋了她眼底的驚濤駭浪。
她看出來了,賈環(huán)絕非偶然。
這番話,邏輯縝密,引經(jīng)據(jù)表,分明是早有腹稿,是為自己這首石破天驚的詩,準備好了萬全的應對。
此子心機之深,城府之沉,遠非一個十幾歲的少年可比!
賈政也被這番激濁揚清的說法說得一怔,但臉上怒容未減,冷哼道:強詞奪理!那‘我若為青帝’又作何解青帝乃司春之神,豈是你能妄稱的!
父親明鑒!
賈環(huán)朗聲道,此句,正是兒子之‘君子志’所在!《孟子》有云:‘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菊花生于秋,凋于冬,此乃天命。然兒子身為讀書人,圣人教誨,是要有‘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之志。若有朝一日,兒子能學有所成,身居高位,手握權柄,能如青帝一般號令四時,兒子所求,并非一己之榮華,而是要‘報與桃花一處開’!
他頓了頓,聲音陡然拔高,充滿了感染力:何為‘報與桃花一處開’就是要讓那受天時所困、孤-->>芳自賞的君子之花,也能享受到春日的溫暖!就是要讓那些有才德之士,不必再受寒霜之苦,能與世俗認可的‘桃花’一般,在最美好的時節(jié),一同綻放,報效國家!此非僭越,乃是讀書人最大的宏愿!父親,這難道不是您常常教導兒子的‘仕途經(jīng)濟、報效君王’之道嗎
一番話說完,整個院子落針可聞。
賈政徹底呆住了。
他死死地盯著賈環(huán),眼神復雜到了極點。
有震驚,有懷疑,但更多的,是一種他自己都未曾察覺的......
觸動。
仕途經(jīng)濟,報效君王!